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微波和加压肢体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治疗:维生素B1100mg、B120。治疗组36例,在应用维生素B1100mg、B120。5mg肌肉注射和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温热量)治疗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微波和加压肢体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治疗:维生素B1 100mg、B12 0.5mg肌肉注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36例,在应用维生素B1 100mg、B12 0.5mg肌肉注射和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温热量)治疗肢体末端,同时使用3004型顺序循环治疗仪对肢体由远端向近端进行间断的系列性挤压治疗30min,qd。两组均15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8.9%,总有效率83.3%,而对照组为13.9%和52.8%,经用χ2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79和7.73,P<0.05和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5或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有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和代谢障碍学说[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多以控制血糖,给予营养神经、改善末梢循环等药物治疗。为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微波和加压肢体联合治疗DPN的疗效和对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本文观察了36例,并与用常规治疗的36例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72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WHO(1985)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2年;(2)有典型的DPN的临床表现[2];(3)经饮食、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1mmol/L,持续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表现无明显缓解,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维生素B1100mg、B120.5mg肌肉注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在应用维生素B1100mg、B120.5mg肌肉注射和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温热量)治疗肢体末端,同时使用3004型顺序循环治疗仪对肢体由远端向近端进行间断的系列性挤压治疗30min,qd。两组均治疗15天。治疗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活血化瘀、降血脂和扩血管药物。

     1.2.2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检测肝肾功能、血糖、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显效率38.9%,总有效率83.3%,而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显效率13.9%,总有效率52.8%,经用χ2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79和7.73,P<0.05和P<0.01)。

     2.2  对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两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结果见表2、3。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性均有显著改善 (P<0.05或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对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3、7、14天均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尿常规、血糖和肝肾功能监测,无明显变化,无出血倾向。

     2.3  不良反应  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但目前认为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大型试验均证实慢性高血糖是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病因,包括葡萄糖毒性作用,糖基化终产物对血管神经的损害,山梨醇增多,肌醇减少等;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缺氧是其另一个重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故治疗主要针对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在纠正高血糖的基础上,予以增加神经血流、改善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4]。在控制血糖一段时间后,再予疏血通治疗,这样就可排除降血糖对DPN的影响。

  疏血通注射液为国家二类新药(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天然水蛭、地龙等动物类中药制剂。水蛭为破血化瘀药,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其作用机制是抗凝血和扩张血管而促进血循环;地龙有通络疗痹的作用,治痰瘀滞塞经络肢体半身不遂。动物实验表明,水蛭及复方水蛭可降低高脂血症家兔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调节红细胞压积[5]。微波作用于周围神经,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生物电活性升高,同时能刺激神经再生。小剂量可改善血液循环,消散水肿,加速神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中等剂量能提高局部组织免疫细胞吞噬功能,使免疫机能增强,并通过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刺激血管壁的神经末梢,以及热引起组织蛋白微量变性,使组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从而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加压肢体治疗是应用顺序循环仪挤压肢体,将气压均匀地由远端至近端压于患肢,可迅速地将淋巴液和静脉血液驱向肢体近心端,减低了肢体末端组织内压力;在气体排空的时间内,动脉供血迅速增强,较快地改善肢体组织的供血供氧,有效地缓解肢体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通过加快肢体血液流速,促进淋巴液和静脉血液的回流,加速组织水肿消退,使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清除,有利于病变神经的恢复[6]。经对36例DPN患者临床应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3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且,治疗组对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改善作用尤为显著(P<0.01~0.005),对血液流变学其他各项亦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由此提示,疏血通注射液、微波和加压肢体联合治疗由于能改善血液的粘、聚、凝状态,促进微循环,故可使周围神经的微循环及血液供应得以改善,达到保护神经组织,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及肝肾功能损害,亦无出血倾向,提示该疗法治疗DPN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疏血通注射液尚能改善心、脑、肾的血流供应,对于合并有心、脑、肾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宜。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16-317.

     2  杨钢.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455-456.

     3  张蜀平.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若干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6,16(3):184.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3-1564.

     5  李凤文,刘晓颖,张立石,等.水蛭及其复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医杂志,1999,40(1):51-52.

     6  段俊峰,陈丽贤,范秀华,等.微波与加压肢体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21):4399-4400.

     作者单位: 116013 辽宁大连,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全军康复医学中心

   (编辑:若  木)

作者: 郑丽芬,李年贵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