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剖胸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1],保持了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3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年龄23~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相似。麻醉前输林格氏液15~20ml/kg。...

点击显示 收起

  剖胸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1],保持了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3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年龄23~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相似。术前常规用药:阿托品0.5mg,安定10mg肌注。麻醉前输林格氏液15~20ml/kg。A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3mg/kg,芬太尼3μg/kg,琥珀胆碱1.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05mg/次,维库溴铵2mg/次,间断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5%~1.2%)维持麻醉。B组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全麻前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点为T5~7。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与0.188%布比卡因复合液。穿刺成功后,给实验量4ml,5min后依阻滞平面及病人体质再追加4~8ml,平面控制3~5个神经节段。待阻滞平面出现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诱导用药同A组。以后每隔45min硬膜外腔追加利布合剂5~8ml。关胸前10min硬膜外腔最后给药5ml。全麻维持同A组。

    本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为均值±标准差。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变化  见表1。麻醉前各组无差异,麻醉后B组血压,心率的变化较A组平稳。表1  AB两组循环功能的变化注:与术前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1

    2.2  全麻用药量  A组为维库溴铵9.86±1.32mg,芬太尼0.57±0.11mg;B组维库溴铵7.34±0.86mg,芬太尼0.45±0.05mg。B组药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硬膜外腔用药量28.66±1.79ml。

    2.3  两组作用比较  A组病人有4例在术终有疼痛感觉(4/15),3例延迟拔管(3/15);B组术中无疼痛感觉,术后均能及时清醒拔管,且可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注药止痛。

    3  讨论

    剖胸手术用气管插管全麻,可以控制呼吸,避免了纵隔摆动及反常呼吸的发生,但由于病人呼吸、循环、内分泌功能以及对麻药耐受程度的差异,往往使麻醉者较难控制术中的平稳和全麻药的用量。如麻药量不足,不仅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且可导致病人严重的心理创伤或精神障碍。如麻药用药量大,不仅加深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增加麻醉的危险,且使术后苏醒延迟,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困难。将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则可以使用少量全麻药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并能维持循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本文B组病人气管插管后MAP与HR相对稳定。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是因为硬膜外腔麻醉节段性地阻滞了胸段传出神经纤维,引起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扩张,抵消了全麻插管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减少了儿茶酚胺的释放[1]。且EA复合全麻具有较完善的局部镇痛和肌松作用,减轻手术对病人的刺激,有效地抑制了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2,3],有益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本文B组全麻药量显著少于A组,从而减少了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和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硬膜外腔阻滞还可进行术后镇痛,有利于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将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剖胸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葛宁花,薛张纲,蒋豪.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2001,8:150-152.

    2  王显春,赵国庆,王丽香.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250-252.

    3  黄盛辉.实用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1-162.

    作者单位: 1 161041 黑龙江齐齐哈尔,东北特钢集团北钢医院麻醉科(Δ药剂科)

    2 161042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一重医院

  (编辑:石  岚)

作者: 崔广玲,孙彦懿,毛雅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