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深静脉导管留置多在ICU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插管留置术。针对我科艾滋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我科自2002年以来引入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的护理中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06年3月......

点击显示 收起

  深静脉导管留置多在ICU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插管留置术。针对我科艾滋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我科自2002年以来引入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的护理中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3月,我科采用深静脉置管用于AIDS患者的治疗429例,其中用于肠外营养支持94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所致呼吸衰竭的抢救83例,顽固性低钠、低钾患者的补钠及补钾治疗78例,治疗心力衰竭39例,心肺复苏27例,浅静脉穿刺困难者的治疗108例,特殊药物治疗(如两性霉素B)88例。置管时间最长73天,最短6天。年龄最大82岁,最小19岁。出现气胸7例,出血12例,导管感染5例,未出现空气栓塞、血胸等并发症。

    2  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及穿刺方法

    2.1  解剖位置

    2.1.1  锁骨下静脉  位于锁骨中段后方,起自腋静脉跨第一肋骨上方,经锁骨中段的后方,在胸锁关节后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无名静脉进入胸腔。锁骨下静脉后方隔前角肌与锁骨下静脉伴行。锁骨下静脉在前而锁骨下动脉在后。

    2.1.2  颈内静脉  起自颅后窝后部,最初在颈内动脉外侧行走,然后转至前外侧,在胸锁乳突肌下段位于其两静脉脚间,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几乎全长均为胸锁乳突肌覆盖。右侧颈内静脉较左侧粗而直,因而常首选此处穿刺。

    2.2  穿刺方法

    2.2.1  锁骨下静脉置管  皮肤进针点为锁骨的中1/3段与外1/3段的交界点下方。常规消毒、铺巾、戴手套,局麻后,穿刺针接注射器(内含稀释肝素液),针头与额面成30~35°[1],针尖指向胸骨上凹上方2cm处,当针头触及锁骨下缘时转向深部避开锁骨,然后将注射器及针头转至与胸壁几乎平行,带负压进针约3~5cm(根据肥胖程度),见暗红色回血后即穿刺成功,进针后若无回血,保持注射器负压缓慢退针见暗红色回血亦为穿刺成功。后送入导丝20cm,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深静脉留置管全长12cm,退出导丝,连接液体,缝合固定、包封。

    2.2.2  颈内静脉置管  进针点在胸锁乳突肌两脚上方胸锁乳突肌中点内侧。穿刺时病人仰卧头转向非穿刺侧,肩下垫小枕以充分暴露血管。针尖与矢状面成30°角,方向指向胸锁关节。避开颈内动脉,注射器保持负压进针,见暗红色回血既穿刺成功。其余步骤同上。

    2.3  穿刺技巧  穿刺时需缓慢进针,退针,注射器时刻保持负压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回血。送导丝时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针,以免针头滑出血管外,送入导丝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血管损伤。导丝遇到阻力时,应调整穿刺针切面并缩小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后再进。送留置导管遇到阻力时退出,沿导丝送入皮下扩张器扩张皮下后重插。

    3  护理要点

    3.1  局部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术后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每日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待挥发干燥后加用碘棉包绕导管皮肤入口,因碘伏具有逐渐释放碘的性能,可起到持续灭菌作用,同时掩盖导管皮肤入口,防止细菌沿导管窦道进入血液[2], 再以3M透明膜覆盖穿刺点及导管,因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无菌、不易造成覆盖部位皮肤分泌物无法挥发而导致感染。这可能是本组无感染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尚需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体温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监测感染发生的重要指征。当病人出现发冷、发热、体温骤然升高,临床上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时,应考虑为导管相关感染。

    3.2  防止栓塞护理  留置导管末端接肝素帽,因肝素锁可防止导管内的血液凝固,使细菌介入的可能性减少[3], 头皮针插入肝素锁内输液,每日输液结束时经头皮针注入肝素液2~3ml,速度宜慢并注意将头皮针退出至只留针尖,以确保肝素液充满整个管腔,从而避免相对降低肝素液浓度导致堵塞。每日接上头皮针时注意回抽血液,以确保导管是否通畅,若无回血,应判断是否管内回血凝固或导管脱管。空气栓塞常发生在深静脉置管中,如不迅速采取措施,病人将在几分钟内发生空气栓塞,严重者将导致死亡。本组患者在穿刺前均备好输液泵装置,根据输液泵的功能设置警报项目,如发生阻塞、空气、输液完毕等,以确保液体顺利进入机体及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3  肝素帽的更换  由于反复多次的穿刺,橡胶制成的肝素帽顶端常常导致发脆而出现液体外渗,最好每周更换一次,同时在头皮针插入前碘酒、酒精消毒,插入后用无菌纸包裹肝素锁。

    4  讨论

  我科自1995年收治HIV感染/AIDS患者以来,曾发生多起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给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AIDS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衰竭,往往诱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导致营养不良、血管条件变差,而且云南的AIDS患者中多以静脉吸毒者居多,长期的静脉注射导致血管纤细,浅静脉穿刺困难,反复多次静脉穿刺,一方面加重病人的痛苦及感染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几率。2002年以来,我科开始引入深静脉置管后,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几率明显下降。股静脉因腹股沟清洁度差,加之病人大小便问题,容易使穿刺处及导管连接处受污染;且所处部位隐蔽给护理带来困难,也造成病人下地活动不便,加之下腔静脉受腹压影响,故放弃股静脉置管。

  通过总结429例深静脉置管操作及术后观察,笔者认为有以下优点:(1)减轻病人反复浅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潜在感染的危险性。(2)减少了特殊药物(如二性霉素B等)对浅静脉血管的进一步损伤,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丛性。(3)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管腔大,血流丰富,即使休克时亦不易塌陷,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4)容易清洁、换药、固定,护理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5)减少了护士在操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性。(6)不必持续输液病人,上好肝素锁后可自由活动。

    【参考文献】

    1  樊寻梅,何庆忠.实用急救与危重症抢救技术图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1):29-37.

    2  杨伟贤,陈秀芳.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5,10(1):10.

    3  杨声桃,易华,陶艳珍,等.TPN中心静脉导管并发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43.

   作者单位: 650041    云南昆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治疗中心 

   (编辑:邓  锋)

作者: 祁燕伟, 郭 霞, 王维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