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2期

乙肝感染患者检测两对半与ALT、AST的关系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解乙肝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ALT、AST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采用散射比浊法对ALT、AST进行检测。结果俗称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说明ALT和AST的活性与乙肝病毒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解乙肝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ALT、AST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1)使用酶联免疫方法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2)采用散射比浊法对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俗称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说明ALT和AST的活性与乙肝病毒是否正在复制中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乙肝两对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随着社会的发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感染范围不断的扩大。为了更清楚了解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肝炎病毒的复制与ALT和AST活性之间有无直接相关关系,本文对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员进行了ALT、AST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标本来源于2005年10月~2006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12例,女95例;年龄16~56岁,平均38.2岁。患者的诊断均按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所有血液来源均为三大常规中的血常规。血压正常,排除心、肾及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1.2  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HBV感染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均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2)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试剂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日本HITACHI 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字统计处理,各参数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ALT和AST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及标准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们将病人按两对半结果分成三组:(1)HBsAg(+)、抗-HBe(+)、抗-HBc(+)设为小三阳组;(2)HBsAg(+)、HBeAg(+)、抗-HBc(+)设为大三阳组;(3)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均为阴性设为正常对照组。见表1。 表1  乙肝感染患者ALT、AST和两对半的比较 注:*与(3)组ALT比较,t=1.58<2.64,P<0.0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与(3)组ALT比较,t=1.89<2.64,P<0.0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与**ALT比较,t=5.63>2.64,P>0.0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Δ与(3)组AST比较,t=1.79<2.64,P<0.0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ΔΔ与(3)组AST比较,t=1.84<2.64,P<0.0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Δ与ΔΔAST比较,t=6.73>2.64,P>0.0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HBV致病部分是HBsAg,而HBsAg含核酸,具感染性。HBV抗原在肝细胞内复制后,其中一部分结合于肝细胞膜,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肝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 发挥淋巴细胞毒作用,溶解、破坏肝细胞膜及与其结合的病毒抗原,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强弱是决定肝炎病变轻重的重要因素,如病毒毒力一样,免疫反应过强的人则发生重型肝炎,免疫反应正常的人发生普通型肝炎,缺乏细胞免疫功能的人往往成为不显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谷丙转氨酶(ALT)存在于肝脏、肾、心、骨骼肌,活性升高导致肝脏损伤,两种不同活性的同工酶α(ALTs)、β(ALTm)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LTm为主。谷草转氨酶(AST)按含量多少存在于心、肝、骨骼肌和肾,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细胞轻度损伤时ASTs升高显著,而严重损伤时,则AST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正常血清所含AST的同工酶主要为ASTs,病理状态下,如细胞坏死则血清中以ASTm为主,血清AST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肾脏或胰腺细胞损伤时,也可出现很高的AST活性[2]。

    目前世界上乙肝感染者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当中,而由此引起的肝损害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注意。以往乙肝感染者一旦确诊为乙型肝炎,便专注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本文通过检测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ALT和AST这两种酶是否与肝炎病毒的复制有一定关系,在病毒复制较强的俗称“大三阳”血清中是否能够检测出比俗称“小三阳”的酶学方面的改变。本文对140例HBV患者和67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了两对半、ALT和AST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表1可见(1)组(即俗称的“小三阳”组)的ALT和AST的活性分别为30.39±9.02U/L和31.23±9.71U/L。而(2)组(即俗称的“大三阳”组)的ALT和AST的活性分别为41.45±10.74U/L和43.82±8.09U/L,(1)组和(2)组相比较,P>0.05,两组的ALT和AST两种酶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由此显示ALT和AST这两种酶与肝炎病毒是否正在复制中没有相关关系。但(1)组、(2)组的ALT和AS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即(3)组]的ALT和AST活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ALT和AST的活性主要反映病变的活动性,并不能确切反映肝组织炎症(免疫)程度,也可以说由ALT和AST活性变化导致的肝细胞损伤与病毒的复制性无明显关系[3,4]。随着社会的发展,肝功能的损害除了病理因素以外,不排除与生活环境、个人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41.

    2  罗康贤.乙肝型炎-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2-245.

    3  颜京瑞.慢性乙肝患者乙肝核酸定量检测与两对半、ALT的关系.中国厂矿医学,2002,15:498.

    4  张家友.单项ALT异常者两对半检测结果.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5,1:18.

   作者单位:510317 广东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方晓琳,黎永新,黄基伟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