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清开灵及生脉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不同粒径的微粒数变化。结果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混合液中≥10μm,≥5μm,≥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相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不同粒径的微粒数变化。结果 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混合液中≥10μm,≥5μm,≥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相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 与同种输液比较,溶入中药注射液后输液微粒的变化较空白输液显著;与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较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显著。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配伍变化;不溶性微粒

     清开灵及生脉注射液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由于中药注射液与常规输液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 易产生静脉栓塞、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甚至过敏休克等。据文献报道[1]发生热原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的残留药液,其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认为热原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可能与不溶性微粒有关。通过文献检索,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后,不溶性微粒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探索减少药物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减少的方法,本文探讨了清开灵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情况,分别将其同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2WF-4DII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净化工作台(蚌埠净化设备厂);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试药   清开灵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0713);生脉注射液(国营张家港市制药厂,批号0604062);10%葡萄糖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1216);0.9%氯化钠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1115)。

    2   方法与结果

    空白微粒数测定:分别取10%葡萄糖、0.9%氯化钠、清开灵及生脉注射液100ml,测定不溶性微粒及pH值做空白对照;再以同批号输液各100ml,分别加入同批号清开灵、生脉注射液10ml混匀,测定微粒数,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药物配伍的微粒改变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微粒数增加,但并不是两者微粒数的简单相加,≥10μm、≥5μm和≥2μm的微粒增加均显著,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配伍后溶剂的变化、溶液pH改变,氧化及聚合反应的发生以及中药注射液本身带入。

    清开灵及生脉注射液均为中药提取物,成分复杂,受输液成分影响较大。10%葡萄糖与0.9%氯化钠两种输液不同,故两种注射液溶于两种输液中微粒差异显著。如清开灵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中较溶于10%葡萄糖中微粒数明显要少,建议应用生脉输液时选择0.9%氯化钠为宜。

    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虽然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2],但≥10μm、≥5μm和≥2μm微粒显著增加,对人体内毛细血管的蓄积危害和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容忽视。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品种的使用不断增加,在用于静脉滴注时建议做微粒检查,条件允许还建议临床在加药前过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雪梅,钟智.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69.


作者单位:512026 广东韶关,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幸良红,程春华,廖 林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