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4期

儿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简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科临床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我国医疗逐步实行小病到社区(或基层医院),大病到医院的就诊模式。药物疗法在临床儿科诊治疾病综合措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儿生理上具有其独特性,其药物疗法又有其特殊性。根据临床药理学和临床用药原则及实际情况,现儿科临床用药,仍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用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科临床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我国医疗逐步实行小病到社区(或基层医院),大病到医院的就诊模式。药物疗法在临床儿科诊治疾病综合措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儿生理上具有其独特性,其药物疗法又有其特殊性。根据临床药理学和临床用药原则及实际情况,现儿科临床用药,仍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1  诊断和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应用不恰当

    (1)临床(尤其是基层卫生所卫生院)常见遇有发热就抗炎,见有发热就激素,无论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有无感染的均一律应用抗生素。如:2005年10月4日有个3岁患儿,因发热38.7℃,呕吐、腹泻、大便稀薄、无味。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氨卡青霉素抗炎治疗3天无效,腹泻次数由原来每日5次增加为10余次。由稀便发展为水样便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秋季腹泻,由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故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病毒、补液疗法,3天痊愈出院。又如一名3岁儿童因发热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肌注青霉素、地塞米松治疗3天,患儿高热不退,继之全身出现水痘大疱疹,呈弥漫性扩散。又一名14岁儿童发热,家长以感冒自行给予口服退热药、抗生素,病情持续10天,患儿突然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咳嗽,全身始见密集性水痘,呈大豆粒大小水泡,出现病毒内陷症状,以上2例经积极治疗、转危为安。许多常见病和传染性疾病早期就是以发热症状为主,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肺炎、肠炎、菌痢等等,一些基层医生和家长以发热是否降为正常来作为疗效标准,追求退热结果。延误了病情,特别是出疹性疾病,有一定的热度才有利于病毒的表出。

    (2)忽视小儿生理特点选择了对儿童慎用或不宜应用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宜发生脏器组织损害。

    (3)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应用过多。有些口服或肌注就能取得很好疗效的,也应用静脉给药途径,如上呼吸道感染轻症、小儿消化不良、轻度婴幼儿腹泻等。

    (4)忽视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对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如头孢哌酮、磺胺类、水杨酸盐、甲苯磺丁脲、保泰松等,易使其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均增强。

    2  应用剂量问题

    小儿药物剂量应用,一直是儿科治疗工作中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现基层医院按年龄、月龄计算体重,决定用药剂量或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用药剂量方法而应用者很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同地区同年龄的部分儿童因其发育成长快慢不同,其体重存在着很大差异,有明显偏重、偏轻现象,故这就存在药物应用过量或不足现象,势必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个别医生为了追求抗炎效果,擅自加大抗生素用量,这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如一农村6岁普通肺炎患者,其实际体重18kg,每日应用青霉素800万u,用药第3天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

    3  不良反应(毒性作用)问题

    临床上有时只注重疗效,而忽视或轻视其药物的毒副作用,忽视小儿特点,过长时间或较大剂量应用,现患疾病获得了很高疗效,但该药物已对某些脏器或组织功能造成了一定损伤,氨基苷糖类药物,可引起毒性损害及肾脏损伤。输入大量高渗葡萄糖,碱性药物维生素B12等而引起低钾血症,应用大量青霉素静滴而诱发癫痫及发生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4  配伍和联合用药问题

    儿科临床上为了方便给药,缩短给药时间或控制液体入量,常把两种以上药物放在一个容器中同时应用,或为增加疗效采取联合用药,而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现象,如有些配伍是不可取的,青霉素配伍间羟胺可使两者同时降低疗效,青霉素配伍氨茶碱可使青霉素失去活性,氨苄西林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易使氨苄西林钠失去活性和聚合物增加,又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红霉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点,易使红霉素效价降低等,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可增加对肾脏毒性,尤其是放在同一容器内静点,还可使氨基糖苷类灭活而降效或失效,利尿剂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可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5  讨论

    药物具有两重性,用之合理能防病治疗,否则如诊断、用药和联合用药不当,反而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致残、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3的患者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20世纪80年代美国因药物反应而住院者占住院总数30%。我国因使用抗生素药物造成药物反应,发生率也很高,大量药物不良反应的教训告诫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用药问题。

    (1)由于基层医院缺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设施或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针对病菌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故建议基层医院建立或完善药敏设施,使临床用药更趋于合理性。

    (2)医生对药物性能、作用、原理、吸收、代谢和排泄及其适应证、毒副作用、禁忌证的掌握程度不同,尤其是新药特药的不断涌现,至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学习临床药理学,理解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育重视合理用药,是关系患者切身利益的大事。

    (3)儿科药物应用剂量,建议以实际体重或实际体重得到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用量。避免按年龄、月龄计算体重不准确而导致用药量过大或不足现象发生。

    (4)每应用一种药物一定要了解其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患儿体质状况,避免用药致病的发生。

    (5)需要联合用药或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时,一定要依据药物互相作用资料及配伍禁忌表来配伍和联合应用。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药、新剂型不断涌现,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也与日俱增,从而使儿科临床联合用药日趋复杂。做到合理使用药物发挥药物在治疗中的最佳效应,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一环,也是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注重患儿身体健康的具体表现。

    [注:体重面积(平方米)=0.035(m2/kg)×体重(kg)+0.1(m2),此公式仅限于体重在30kg以下者。]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等.实用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2-353.

2 沈刚,江海碧,任金香,等.实用儿科药物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4-62.

3 解斌,戴振国.合理用药问答,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2-237.

4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会.临床合理用药,1985,12-14;38-42;116-118.


作者单位:155700 黑龙江饶河,饶河县中医院

作者: 刘安雪,宋廷彦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