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0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004~2006年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20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40%。均根据病变部位、受伤机制、动态CT检查结果分型,对不同的硬膜下积液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均治愈。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伤后1~14天发生积液,平均7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2004~2006年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20 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40 %。均根据病变部位、受伤机制、动态CT 检查结果分型,对不同的硬膜下积液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均治愈。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0例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3~73 岁。交通事故伤8 例,跌打伤5 例,坠落伤7 例。CT 示额部积液12例,颞部5 例,额、颞都有积液3 例。积液> 20 ml 者16 例, < 20 ml 者4 例。伤后1~14天发生积液,平均7 天。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CT 动态观察积液未明显进行性增长,高压氧治疗8 例,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4 例,持续外引流积液腔2例,脑室-腹腔分流4 例,明显占位有颅高压行去骨瓣减压同时行与积液周围脑池打通内分流2例。均治愈。

    2  讨论

    2.1  机制  (1) 蛛网膜破裂形成单向阀门,从而使硬膜下腔的脑脊液不断增多; (2) 血脑屏障被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的血浆外渗; (3) 颅内血肿术后,手术导致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直接相通,同时因术前有脑受压塌陷,脑受损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降低,不断推动脑脊液流入硬膜下腔;(4) 脑外伤后发生脑萎缩时硬膜下间隙增大,易使脑脊液充填于硬膜下腔。

    2.2  诊断   年龄越大、伤情越重的病人越容易发生硬膜下积液。好发部位:额、颞、顶部。头颅CT 有单侧或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低密度影与脑脊液相似的特征性表现。

    2.3  治疗  根据动态CT 检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被分为进展型、稳定型和消退型,进展型和持续占位的稳定型是其手术的适应证。笔者对硬膜下积液<20ml ,占位不明显,定期复查CT ,如发现积液增大,则改手术治疗;如积液稳定或呈消退趋势,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对硬膜下积液>20ml ,占位明显、进展型,有颅内压增高者则积极手术治疗。对积液位于术区皮下者,首先予以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使术区皮肤塌陷,与脑组织紧贴,从而可防止脑脊液再次进入术区皮下,1 周后皮肤与脑组织间纤维生长而紧密相贴。对积液位于骨窗外及积液位于术区皮下,通过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未能治愈的病人,予以持续外引流术,外置引流管不超过1 周,以防感染。对积液量大、脑萎缩明显、外引流后脑组织弹性差者,予以积液腔-腹腔分流。对有明显颅高压表现,患者昏迷,有脑疝表现患者行去骨瓣减压,同时行内分流。

    2.4  预防  脑外伤患者切忌过度脱水治疗,以致脑脊液循环失常,且有形成局部脑组织高渗,脑脊液突入。另外,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减轻脑萎缩,对硬膜下积液的防治均有很大帮助[1] 。

【参考文献】
  1 王建宝,张丽卿,李长茂.高压氧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应用:附42 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 ,32 (4) :352.


作者单位:075100 河北宣化,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外一科

作者: 苟秉林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