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从患者用药依从性看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患者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由于不同性别、年龄、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不相同,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药师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患者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由于不同性别、年龄、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不相同,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药师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为不依从性。患者缺乏依从性将对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后果。

    1  产生用药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1.1  用药方案复杂,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最易引起不    依从  不依从性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直接相关,若采取多种药物治疗时,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此外,有的患者多科就诊,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同样难以遵循医嘱。特别是老年人中健忘和痴呆症患者,常对一些简单的用药方法易感到无所适从,如服药几分钟后就忘,又会接着服第二次药。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患者因无人监督服药,不能确保按医嘱治疗。

    1.2  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  对于视力差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患者和高龄老人,药物的剂型和规格就可能成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药片太大造成的难以吞咽,过小不利于患者抓取,有些液体制剂装于500ml瓶中,不利于患者使用。容器体积过小或瓶盖难以打开,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帕金森病的患者用药就很困难等等。

    1.3  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停用  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助长不依从性。研究证实,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例如:患者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多在1周后才出现效果,在产生疗效之前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不良反应,患者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因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1.4  对患者缺乏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质量往往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医师    能够关心患者,认真治疗,患者对医师有信任感,治疗的依从性就好。反之,患者不相信医生依从性就差。另外,药师发药时未能详细解释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有的甚至把调配好的多种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发给患者,则会使一些患者错把栓剂或外用药当口服药用等。

    1.5  患者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  (1)患者以为自己病情好转,如有些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就中断服药。(2)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患者因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以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医嘱产生不依从性。(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比较便宜疗效较差的药物。(4)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2  用药不依从产生的后果

    2.1  造成疾病治疗失败  有的患者因对依从性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理解,随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随意停药,以致治疗失败。如对感染性疾病采用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时,不能坚持1个疗程,往往提早终止用药,而感染并未控制;又如漏服了一次避孕药就导致避孕失败;有的自行减少剂量而影响疗效。

    2.2  导致自身的中毒危险  有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初期,因效果不显著,便自行加大用药剂量以致发生严重中毒。例如,不能正确服用地高辛,自行超剂量服用,企盼尽快控制症状,结果出现了中毒。

    2.3  干扰新药的临床试验  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如果其中一种药物具有令人不能接受的气味,或者用药方法较为繁琐,此时应对患者使用这种药物的依从性进行严格监控,否则临床设计良好的双盲、随机和对照研究会因患者缺乏依从性而失败。

    3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3.1  简化治疗方案  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例如采用每天1次剂量的长效制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设计“人性化”药品包装和药品外观形状,无论对工作繁忙遗漏服药的患者还是年老患者乃至所有须接受治疗的人们无不有益。

    3.2  改善服务态度  医师开具处方应执行“处方规则”,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药师应不断提高调配处方的水平,认真审方、调配,发药时应耐心地交待药品的使用方法,对那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品以及一些特殊用药方法更应详细交待,尽量使患者掌握用药方法与有关的注意事项。

    3.3  加强用药指导  医院门诊药房应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有经验的药师担任,并发放《用药指导》宣传资料,进行正确使用药品方法的指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可组织临床专家、药学专家与患者进行座谈讨论,交流防病治病的信息。通过座谈讨论,在发现治疗过程中不合理因素的同时,使患者之间相互鼓励,树立战胜自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3.4  加强药师与患者的沟通    药师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样缩短药师与患者的距离,促进相互信任,增强依从性。沟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药师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内科学等边缘学科。

    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良好沟通的基础,药师不能歧视患者,也不能将患者的隐私随便告诉他人,药师有为患者保密的义务。药师在交谈中尽量应用大众化的语言,少用专业性术语。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作用,尽量使用确定性的语言,少用不确定的语言。

    3.5  改进药品包装  改进药品包装为解决患者不依从性问题提供了一条简捷途径,在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单剂量配方制,我国可根据条件学习改进。例如单剂量的普通包装以及1天量的特殊包装,能够促使患者服药进行自我监督,减少差错;又如“该药可能有镇静作用,如发生,请勿驾车或操作机器”;“用法如有疑问请向药师咨询”等。

    综上所述,非依从性可发生在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医师、药师、护师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一步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255026 山东淄博,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

作者: 黄冬梅,吕春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