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艾滋病812例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至今的26年间,艾滋病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6年12月的最新流行报告,目前全球现存HIV/AIDS患者3950万例,仅2006年1年间,就有430万新感染病例,29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不一。在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至今的26年间,艾滋病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6年12月的最新流行报告,目前全球现存HIV/AIDS患者3950万例,仅2006年1年间,就有430万新感染病例,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不一。在发达国家,随着艾滋病知识的普及以及联合抗HIV治疗,艾滋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流行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也几乎相似。现将笔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期间收治的812例HIV/AIDS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发布的HIV/AIDS诊断标准[1]。HIV抗体阳性,经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比斯港总医院确认。

    1.2  一般资料  812例HIV/AIDS是2004年11月~2006年10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比兹港总医院Heduru门诊登记在册的感染者和患者。男392例,女420例,男:女为1:1.07。年龄最大60岁,最小12岁,平均34.6岁,男性平均年龄38.9岁,女性30.6岁,其中15~50岁占90%。体重指数男性21.32kg/m2,女性18.89kg/m2。WHOⅠ期43例,占5%;WHOⅡ期89例,占10.96%; WHOⅢ期453例,占55.79% ;WHOⅣ期227例,占28%,WHOⅢ、Ⅳ期占83.79%。154例死亡,占18.96%。无业者550例占67.8%。HIV/AIDS占内科住院病人数的12.3%(514/4197),居第二位,AIDS死亡人数占内科死亡人数的23.3%,居第一位。这组病人中,感染者114例(14%),患者698例(86%)。其中501例接受抗HIV治疗, 占61.7%。文化程度:文盲16%,小学66%,中学10%,大专以上8%。HIV感染者的配偶阳性178例(21.9%),子女阳性74例(9.1%)。有结核家族史者25%。100%为性传播感染,其中异性传播为92.7%,同性传播为3.3%,双性传播为4%。有多个性伴侣者655例,占80%。HBsAg阳性164例,占20.19%。

  2  结果

    2.1  HIV分型结果  HIV-1抗体阳性者812例,占100%。

    2.2  临床症状  见表1。表1  698例HIV/AIDS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2.3  受累部位及表现  见表2。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肺部84.67%,胃肠道69.63%,皮肤黏膜66.62%,血液系统20.92%,中枢神经系统7.88%,泌尿生殖系统19.05%,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受累79%。

    2.4  受累部位并发症分析

    2.4.1  呼吸系统  肺结核405(68.53%),结核性胸膜炎49例(8.29%);肺炎496例(83.93%),其中细菌性345例(58.38%),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45例(7.61%),真菌性肺炎10例(1.69%),病毒性肺炎21例(3.55%);肺部卡波氏肉瘤4例(0.68%);不明原因8例(1.35%)。

    2.4.2  消化系统  鹅口疮365例(75.10%),口腔毛状黏膜白斑98例(20.16%),各种感染性腹泻128例(26.34%)。表2  698例HIV/AIDS患者主要受累部位及表现

    2.4.3  皮肤系统  真菌感染336例(72.25%),疥疮67例(14.40%),细菌感染34例(7.31%),疱疹病毒感染28例(6.02%),皮肤卡波氏肉瘤7例1.51%)。

    2.4.4  血液系统  各种原因的贫血98例(67.12%),中性粒细胞下降42例(29.37%),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6例(32.16%)。

    2.4.5  心血管系统  肺型高血压8例(72.73%),扩张型心肌病3例(27.27%)。

    2.4.6  泌尿生殖系统  细菌感染38例(28.57%),梅毒3例(2.26%),霉菌性阴道炎51例(38.35%),生殖器疱疹36例(27.07%),肿瘤5例(3.76%)。

    2.4.7  中枢神经系统  结核性脑膜炎28例(50.91%),隐球菌性脑膜炎15例(27.27%),病毒性脑膜炎8例(14.55%),弓形虫脑病2例(3.64%),艾滋病相关痴呆综合征2例(3.64%)。

    2.4.8  消耗综合征  336例(41.38%),主要为HIV病毒本身、营养不良、腹泻。

  3  讨论

    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皮疹、消瘦、腹泻、鹅口疮、贫血、腹痛、胸痛等。主要受累的部位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多系统受累占79%。最常见的5种机会性感染是:结核(肺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等)、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肺炎、各种感染性腹泻、PCP、隐球菌感染。戴懿等[2]报道,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在印度,结核71.1%,鹅口疮39.3%,PCP 7.4%,隐球菌性脑膜炎5.9%,弓形虫脑病3.7%,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2%[3,4]。J Roberto TRUJILLO等[5]报道, 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三种机会性感染是结核、隐球菌感染和PCP。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PCP往往是首先发现的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Kasper等[6]报道,大约20%的AIDS患者及50%的HIV感染者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一次PCP感染。本组病例中肺结核为主要的肺部感染,而PCP的发生率仅7.61%,低于Kasper等的报道,与李兴旺等[7]报道我国的PCP的发生率平均为2.5%(0~8.2%)相似。

    鹅口疮合并口腔毛状黏膜白斑(OHL)感染,是WHOⅢ期的表现之一。本组病例发生率高达20.16%,提示仔细口腔检查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程。

    Anand[8]等报道,隐孢子虫的发病率为46.2%。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各种感染性腹泻较多,以伤寒杆菌感染、阿米巴滋养体感染为主。隐孢子虫感染率较低,仅0.8%,可能与地域以及医院的检测水准有关。 

    本组病例中,血液系统损害占20.92%,贫血发生率高,主要原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AZT导致的骨髓抑制,反复发作的疟疾感染,其他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以及HIV本身所致的贫血等。

    AIDS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非常大,Goedert等[9]研究显示卡波氏肉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相对危险性最大。本组病例中共12例卡波氏肉瘤占1.48%,其中皮肤6例,肺部3例,口腔2例,皮肤和肺部同时感染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占0.62%,非常低。Rabkin等[10]报道,在AIDS患者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率为2%~3%。推测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地域、种族以及诊疗水平相关。

    在812病例中,从2004年开始,已有501例接受抗HIV治疗,但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卫生资源相当短缺,卫生条件差,绝大多数感染者文化程度低,并发症多且病情凶险,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等,约一半的病例停止了抗病毒治疗。WHO及全球基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综合以上分析,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病例在WHOⅢ、Ⅳ期才诊断,所以并发症多并且重,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TB、消化系统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肺炎、各种感染性腹泻、贫血、PCP和隐球菌感染。弓形虫、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恶性肿瘤发生率低。在各发展中国家,HIV/AIDS的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大致相同。因此,在发展中国家,遏止艾滋病的流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加大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加大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增加非政府组织和感染者本身的参与,减少有害行为,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等综合干预,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 http://AIDSinfo.nih.gov.

2 戴懿,李太生,王爱霞.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5):651-654.

3 Chacko S, John TJ, Babu PG, 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AIDS in India: a review of 61 cases. J Assoc Phys India,1995,43:535-538.

4 Kumarasamy N, Solomon S, Flanigan TP,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isease in southern India. Clin Infect Dis,2003,36:79-85.

5 J Roberto TRUJILLO,Gilberto JARAMILLO-RANGEL , Marta ORTEGA-MARTINEZ ,et al. International NeuroAIDS: prospects of HIV-1 associate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Cell Research,2005,11.

6 Kasper LH,Buzoni-Gatel D. Some opportunistic parasitic infections in AIDS:Candidiasis,Pneumocystosis,Cryptosporidiosis,Toxoplasmosis. Parasitol Today,1998,14(4):150-156.

7 李兴旺,程何荷,何云,等. 艾滋病482例临床分析.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129-132.

8 Anand L,Brajachand NG,Dhanachand CH. Cryptosporidiosis in HIV infection. J Common Dis, 1996,28:241-244.

9 Goedert JJ,Cote TR,Virgo P,et al. Spectrum of AIDS-associated malignant disorders. Lancet,1998,351(9119):1833-1839.

10 Rabkin CS, Yellin F.Cancer incidence in a populatio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J Natl Cancer Inst,1994,86 (22): 1711-1716.


作者单位:400030 重庆,重庆市传染病医院

作者: 陈思源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