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脂肪肝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该节制饮食,增加运动,调畅情致。中医病理机制主要为痰湿,气滞,血瘀。【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在我国脂肪肝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导致脂肪肝的的原因很多,有感染、缺氧、药物、饥饿、高热量饮食、妊娠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脂肪肝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该节制饮食,增加运动,调畅情致。中医病理机制主要为痰湿,气滞,血瘀。治法重在祛痰,理气,化瘀。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医药

    在我国脂肪肝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导致脂肪肝的的原因很多,有感染、缺氧、药物、饥饿、高热量饮食、妊娠等,使肝细胞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大量沉积,当超过肝重的5%称为脂肪肝。就目前来看,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源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暴饮暴食,高热量摄入,缺乏运动,生活节奏紧张,精神压力大等。

    在中医,它属于“肝着”、“胁痛”、“积聚”、“郁症”等范畴。病理特点主要是痰湿、气滞、血瘀。与之相关联的脏器主要是肝、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其临床症状亦主要围绕肝脾疏泄运化失调而产生。过食肥甘厚味,使中焦壅滞,脾不运化而生痰湿,故很多患者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有齿痕。痰湿中阻,使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则多有腹满胀闷,昏沉无力。痰湿郁蕴,久则生热,则出现消谷善饥,脉象洪大,热伤阴津则口渴多饮,舌红少苔,大便干结。土壅则木郁,肝郁则气滞,肝失调达, 情志不畅,则抑郁烦闷,胸胁胀痛,嗳气不舒。气滞则血瘀,血瘀则不能濡养皮肉筋骨,则出现身体散软无力,沉重赘胀感觉。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常出现胁痛、头痛等躯体酸胀疼痛症状。

    根据上述脂肪肝中医病理特点,其治疗中心围绕祛除痰湿,活血理气,舒肝健脾而进行。临床上中医证型主要分为三型:

    (1)痰湿中阻型

    临床表现:腹满胀闷,头昏倦怠,身体沉重,舌体胖大,脉象沉滞。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理气。

    方药:导痰汤加减。法半夏、制南星、橘红、枳实、茯苓、甘草。胁痛甚者加丹参、郁金;有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腹满甚者加厚朴、莱菔子;头身困重者加苍术、苏叶;大便溏泄者加车前、白术。

    (2)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嗳气呃逆,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舌质淡,苔白,脉弦。

    治法:舒肝解郁,健脾理气。

    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芍药、甘草。大便干结者,加酒军、厚朴;口苦苔黄者,加黄芩、栀子;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郁金;化火伤阴者,加当归、首乌,去川芎;食滞不化者,加内金、神曲;气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 去川芎。

    (3)血瘀络阻型

    临床表现:胁下胀痛或刺痛,肝脏肿大,面色暗,或紫红,舌暗有瘀点,脉弦细。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有阴伤者,加首乌、枸杞,去川芎;下肢肿者,加防己、泽泻,去甘草;有痰浊者加胆星、白术;腹胀甚者加佛手、青皮;大便干结者加枳实、酒军。

    临床体会:脂肪肝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疾病的成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脂肪肝的形成主要有营养不良、肝脏的炎症、药物中毒等因素。现在则主要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运动减少、过量饮酒,另外生活压力大、所欲不遂等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他们往往伴有脂肪肝的存在。因此,脂肪肝应该综合治疗,重点针对其成因进行治疗,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饮酒适量,调整心态。同时加以中药辨证施治,促进肝脏脂肪的代谢,增快肝细胞内脂滴的移除和氧化,对治疗脂肪肝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目前的脂肪肝患者大多为实证,病理特点主要是痰湿、气滞、血瘀。实则泻之,治疗当以祛痰理气化瘀为主,佐以健脾。其中痰湿血瘀是其根本。笔者经验,藏红花、泽泻、山楂,其化瘀利湿的功效在各型脂肪肝的治疗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马正业 吴 卿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