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例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西药:按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抗焦虑、调整肠道菌群等对症处理,14天为1个疗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中药:服消肠激汤,每天1剂,14天为1个疗程;西药:按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抗焦虑、调整肠道菌群等对症处理,14天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 治愈率61.9%,有效率28.6%,无效率9.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目前,对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亦无特效之法。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8岁;病程6个月~8年。

    1.2  诊断标准  按IBS罗马Ⅱ诊断标准[1]。

    1.2.1  症状体征  过去的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的2项:(1)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2)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次数的改变;(3)腹部不适或腹痛伴粪便性状的改变。

    以下症状多支持IBS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1.2.2  辅助检查  血、尿、粪常规正常,粪隐血阴性,粪病原体阴性,消化内镜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1.3  治疗方法  中药:消肠激汤。药物组成:白芍15g,甘草9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5g,淮山药3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加减:腹痛重加延胡索、木香、郁金、青皮;腹胀重加厚朴、大腹皮、佛手;腹泻重者加诃子、石榴皮、扁豆;便秘重加瓜蒌仁、桃仁、李仁;湿热重加葛根、黄连、黄芩、茵陈;饮食积滞、纳差加木香、山楂、麦芽、神曲。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早晚各服1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戒饮酒。

    西药:按病情需要,进行选用,对症处理。腹痛:阿托品、普鲁本辛、腹可安、正露丸。腹胀:吗丁啉、西沙必利。腹泻:思密达、易蒙停。便秘:番泻叶、排毒养颜胶囊、碧生源常润茶。抗焦虑:舒乐安定片。选用益生菌:益力多、培菲康等。

    1.4  疗效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2次,成型,无黏液,稳定6个月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正常或次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或偶有黏液,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或大便次数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42例,痊愈26例,治愈率61.9%;好转12例,好转率28.6%;无效4例,无效率9.5%;总有效率90.5%。

    2.2  不良反应  3例服阿托品片后口干,2例服正露丸后恶心、呕吐,无特殊处理,也未中断治疗。余未见不良反应。

    3  体会

    IBS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其症状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但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化和感染性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神经、精神等复杂因素,所致的IBS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多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为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精神心理障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IBS属中医学“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当为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致肝脾不调。肝主疏泄条达,且有赖于脾生化气血以滋养,才能刚柔相济。脾主运化,需依赖肝之疏泄,始能运化有度。若肝失疏泄,则气机失于调畅,影响脾的升清降浊功能,水谷不化精微,清浊不分,下注大肠而为泄泻[2]。故方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白芍柔肝,益肝血,养肝体,平抑肝阳。香附、枳壳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补气健脾益胃。陈皮理气和中、消胀止痛。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补气、理气和中、缓急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白芍、陈皮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镇痛及镇静作用,茯苓、白术具有增强免疫力、助消化、止泻、保肝等作用[3]。

    选用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的吸收、分泌及运动功能,使胃肠道功能得以逐步恢复。IBS患者常具有精神心理障碍,对应激刺激的反应较正常人更为敏感、强烈和持久,这种反应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故选用抗焦虑药舒乐安定[1]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良性本质,提高对应激事件的耐受能力。IBS患者大脑皮质对食物的色、香、味均能诱发胃肠道反应,尽量避免食用胃肠不适的食物。对腹胀者,应减少产气过多的食物,如洋葱、白菜、豆类等。对便秘者应摄入足量的液体和增加食物纤维量。这样多方面结合,从而共同起到一个整体调节作用,使胃肠道功能得以逐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新光.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医师进修杂志,2003,8(26):9-22.

2 陈军梅. 缓急平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河北中医,2007,5(29):422.

3 朱丽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河北中医,2005,11(27):855.


作者单位:517400 广东紫金,紫金县人民医院内科

作者: 黎文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