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32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的疗效。方法对32例进展型中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支,2次/d,连用10天,腹壁皮下注射,其间避免使用其他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2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进展型中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支,2次/d,连用10天,腹壁皮下注射,其间避免使用其他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28.1%,总有效率93.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3.3%,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疗效确切,可降低中风致残率。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进展型中风;疗效观察


    抗凝在预防中风偏瘫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治疗中早已应用,肝素治疗缺血性中风也有50余年历史。然而因安全性问题,急性脑梗死是否应用抗凝治疗意见不一。

    通常认为抗凝治疗仅对进展型中风和脑栓塞的预防有一定疗效[1]。低分子肝素可改变血黏度,促进血液流动,增加细胞表面电荷,从而增加抗凝及抗栓作用。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疗效好、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8月68例中风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发病后1周内病情进行性加重或经临床治疗后仍进展的患者,排除24h内完全恢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心源性脑栓塞、脑出血,年龄均<75岁,血压≤200/113mmHg,使用前出凝血全套均正常。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65.6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53~74岁,平均65.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立迈青(兆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00u/支,2次/d,共10天,腹壁前外侧皮下注射,左右交替。在此期间避免应用其他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1)血塞通0.4g/250ml,1次/d静滴。(2)胞二磷胆碱针0.5g/250ml。伴脑水肿者适当应用20%甘露醇125ml,1~2次/d。(3)维生素E胶丸0.1g,3次/d,都可喜片40mg,2次/d。(4)联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等一般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略) 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病例神经缺损评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关于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评定标准[2]。基本痊愈:神经功能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5%≤神经功能恢复<81%;进步:36%≤神经功能恢复<56%;稍进步:11%≤神经功能恢复<36%;无变化:神经功能恢复<11%;恶化:负值。

    2.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10天前后比较,见表1、2。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2  治疗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略)

    2.3  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头颅CT复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治疗组1例出现少量牙龈出血,2例有稍许腹壁注射部位局部皮肤青紫,未予停药,出血无加重。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立迈青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因此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确实起到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逐年增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在各类型卒中中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1]。进展型缺血性中风指局限性脑缺血逐渐进展,数天内呈阶梯式加重[3]。进展型中风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不适当降压,使脑灌注压下降,缺血半暗带扩大;(2)高血糖加重局部水肿;(3)脑水肿加重使病情进展;(4)过度脱水、高钠血症、感染、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血粘度增高,症状加重[4]。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造成血液流动性下降,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栓塞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结果导致闭塞的血管供血范围内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害。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较小,平均分子量为4000~6500道尔顿。容易皮下吸收,故可皮下注射,达到肝素静脉持续给药的效果。生物利用度高,几乎100%与血浆蛋白结合,在富血小板状态下抑制凝血酶作用极强,只有微弱的增强血管通透性作用,微血管出血少,故抗栓性好而出血副作用少。1995年国外已有人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过去一直认为脑缺血组织损伤不可逆,而早期在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尚有侧支循环存在,仍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神经细胞功能虽受损呈功能低下状态,但尚处于可逆状态[5]。Wise认为脑缺血后24~72h内,半暗带区仍有被激活的希望。此期用抗凝药物抑制血栓扩大、防止进一步血管阻塞,抢救缺血脑组织尤为重要。临床观察,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该药效果明显,对出凝血无明显影响。无条件医院可不一定要求监测出凝血功能,使用方便,故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中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8-2432.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急性脑血管病诊断及临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3 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1.

4 马卫琴,高鹤,徐青,等.进展性中风37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887-888.

5 张镛,李春霞,秦震.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中国医刊,2003,38(2):2.


作者单位:072550 河北徐水,徐水县人民医院

作者: 赵君利,丁 军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