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6期

建立血站文化 实现血站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为提高我站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新型血站文化,我站对原有的血站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明确提出了以“感恩献血者”为核心的血站新文化,针对新的血站文化,开展了全员培训,增强了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为血站增添了新的活力。文化。持续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为提高我站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新型血站文化,我站对原有的血站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明确提出了以“感恩献血者”为核心的血站新文化,针对新的血站文化,开展了全员培训,增强了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为血站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血站;文化;持续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的、精神生活的总和。《中华人民献血法》明确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这就明确规定了血站的性质和任务,它不同于医院、不同于企业,更有别于政府组织,这就需要血站要像企业那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自己的质量行为,而血站的发展历程与医院、企业相比都极为短暂的,对血站建立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血站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一个卓越的组织。血站文化需要在长期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流理念,是单位的精神主宰,不是提出的一套口号,贴在办公室里作为装饰。文化修养从深层次影响到单位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好的血站文化对单位的高效运行、组织创新、团队精神和战斗力都有持久的提升。

  1  做法

    1.1  树立新的理念,建立血站文化  我站于1998年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艰苦奋斗、优质服务”的办站理念,2006年4月卫生部颁布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艰苦奋斗、优质服务”的老血站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质的服务,感恩献血者;可靠的质量,满足用血者”的新理念。无偿献血事业要想持久、健康的发展,光有完整的质量体系、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一个人没有一个健康的、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一个单位没有健康的组织文化和价值理念,就无法形成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统一的、目标一致的具有战斗力的整体[2]。无偿献血,作为国际社会大力倡导的一项公益性事业,要求全社会各阶层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没有无数的无偿献血者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将无以为继,难以发展下去。作为无偿献血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血站,必须适应新形势,建立新的价值理念,培育文化核心,统一了全站职工的思想。

    1.2  组织全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  建设血站文化,好比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急不得。血站好比人,血站的命运好比人的命运,是由性格所决定。要改变血站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血站的性格,要改变血站的性格就必须先改变血站的习惯,要改变血站的习惯就必须先改变血站的行为,要改变血站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血站的观念。而完成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建设血站文化的过程。所以,一切从改变观念入手,不能急于求成[3]。血站文化要倡导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要求每个员工必须从细节入手。在我们身边,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所以,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每一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决定质量体系能否良好运行的关键,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强化的质量和服务培训是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有效手段,通过培训要使每位员工树立起“质量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心中”以及“态度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和服务理念,培训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本站质量体系文件、输血相关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以及以感恩献血者、人性化的服务于献血者为核心的优质服务理念。要求每个人,每个科室、站上都应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计划的落实,定期开展检查和考核,通过培训全面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1.3  推行感恩之心,提供优质服务  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常年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他们是具有一颗为他人无私奉献心的高尚群众。作为代表政府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唯一组织——血站,没有任何理由不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没有无偿献血者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血站的今天和未来,我们必须在员工的心中牢固树立起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具有一颗真诚的感谢无偿献血者之心,才有血站发展的未来,这就是血站文化的核心。有这颗感恩的心,血站人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有这颗感恩的心,血站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有这颗感恩的心,血站人才能自觉的、严格的、科学的执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所确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了这颗感恩的心,血站人才能够自觉的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1.4  倡导以人为本,提供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中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来的,它强调的是人在各种资源中处于起始和终极目的的地位和作用。在血站倡导“以人为本”,首先要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一个温馨、整洁的服务环境,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为员工提供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个单位的成败,在于能否发挥其员工的能力,能否将员工的智慧、员工的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能否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人的活力主要体现在血站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是否恪尽职守,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充分的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关心和爱护员工,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克服血站发展过程所遇到的暂时困难,实现最终的工作目标。没有无偿献血者,血站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优秀的员工团队,血站也得不到持续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无偿献血者和员工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2  体会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培训是根本  血站文化就是站长文化,建立一种文化、提倡一种文化、推广一种文化,站长是关键,血站文化建设的优劣与成败取决于站长的重视程度和大力倡导。《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相应职责和权限,决策者必须真正认识到两个“规范”对血站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要求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有机地将血站文化建设与血站质量体系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人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上予以积极支持,更应该在完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血站新文化,应积极参与建立、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和优质服务理念,建立全员培训机制,调动和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的意识,使质量意识和优质服务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管理者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确自己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和位置。通过全面的、细致的、有计划的培训,使每一位执行者(员工)都熟悉本站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血站文化理念,熟悉相关程序文件,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对自己岗位质量负责。在质量过程中,紧抓“七大要素”中“人”的因素,只有经过培训的具有强烈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员工,才能完成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过程与产品。

    2.2  完善血站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真正影响血站发展与走向的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文化。因此,血站文化是血站无形的竞争力量。血站文化的风格决定了血站的发展特色。血站运转的润滑油就是血站文化。良好的血站文化引导着血站的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员工保持高度的活力并积极开拓进取,这是使血站保持人才优势的关键所在,也决定着血站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否。同时,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又有力地推动着血站文化往更有利于血站实现自身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果说科学管理是让你这么做而不那么做,那么血站文化管理则能够让应该这么做的你做得更好,使血站更健康、更高速、更持久地发展。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只有进一步完善血站特有的文化,树立对无偿献血者的“感恩之心”,才能自觉地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自觉形成对无偿献血者的理解、关爱和优质服务,才能在长期的无偿献血工作中养成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能坚持在街头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组织和招募工作,才能自觉地培养起血站的核心竞争力。在无偿献血这项高尚的工作中,焕发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自觉地建立起学习型血站、创新型血站,才能自觉地融合起先进血站、先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只有建立起诚信文化,具有为献血者和用血者负责的精神,才能为血站长远发展着想、为血站的未来着想,真正形成建立在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和良好血站的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长久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才能实现血站文化和质量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卫医发[2006]167号,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4(25):4-5;11-14.

2 关亮.血站文化理论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9(5):61-62.

3 胡书孝.医院服务管理学.西安交大管理学院MPA教材,2006,12:36-50.

4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4-8.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汉中市中心血站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