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6期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预防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且居急腹症之首。我国每年700~800人中约1人发生急性阑尾炎,约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占普外科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13%~24%。而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率占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0。8%,如何防治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医师值得重视问题。...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切口感染 预防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且居急腹症之首。我国每年700~800人中约1人发生急性阑尾炎,约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占普外科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13%~24%。而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率占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0.1%~46.8%,如何防治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医师值得重视问题。切口感染是指术后切口有分泌物需拆线引流或有分泌物需更换敷料者。戳孔引流口感染不列为术后切口感染。

    1  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近10年来,国内不少作者经过对比及统计学处理,提示下列原因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术前因素  年龄>60岁,体温>38℃,病程>24h;有腹膜炎体征,或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1.2  术中因素  术者年资<3年;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时间>60min,术中腹腔渗液>50ml;穿孔性阑尾炎;切口保护不当;阑尾逆行切除;切口污染者不用药液冲洗。

    1.3  术前、术中未用抗生素和甲硝唑

    2  预防切口感染采取综合措施

    2.1  在思想上应重视阑尾切除术,反对“抢时间”、“贪小切口”和视为“简单或低级手术”的不良作风,不提倡预防性阑尾切除术。近年文献报道阑尾尖端穿孔率增加,且发生穿孔较早,病程仅比非穿孔组长3h。故需早期诊断和正规的手术处理,预防切口感染。

    2.2  备皮时做到尽量不损伤皮肤,手术区消毒要彻底,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切口的大小应以显露良好、避免污染和损伤小为原则,除明确诊断者采用麦氏切口外,均行右下腹直肌旁切口。手术操作要轻柔,切开腹壁各层时,尤其脂肪肥厚者,要做到锐性整齐切口,避免潜行分离,小出血点可钳夹片刻止血,只对明显活动性出血应用细线结扎。

    2.3  做好切口的保护  对腹腔有脓液者,先做腹膜小切口吸引腔液,然后等长切开腹膜,并将其外翻固定于皮肤保护巾上,使“切口腹膜化”,若腹腔内仍有脓液需继续吸净,处理阑尾的全过程,必须严格用纱布与阑尾及创缘隔开。手尽量不接触阑尾,用器械操作。若阑尾腔内积脓甚多,张力过大,可用10ml注射器接8号针头行穿刺吸脓,以防阑尾壁破溃,污染切口及腹腔。阑尾残端以留0.3~0.5cm为宜,并用石碳酸、酒精处理,其包埋法视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2.4  如遇到阑尾已化脓、穿孔、坏疽,脓液已污染腹腔者,在切除阑尾后可行局部少量(200~400ml)药液冲洗,如:生理盐水、3%的双氧水、庆大霉素或甲硝唑等,不主张大量药液大面积冲洗腹腔。

    2.5  已被脓液污染的切口,缝合腹膜后,以甲硝唑、庆大霉素等药液反复冲洗,并重新铺单,更换手套和器械。再缝合切口,除皮下脂肪肥厚者单独缝合外,一般表皮和皮下一层缝合。

    2.6  改进缝合切口方法,预防切口感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2.6.1  抽线缝合法  切口感染与异物有关,异物常引起组织过度增殖反应和排异反应,并使局部组织氧化还原电热(Eh)下降,有助于厌氧菌繁殖。国内报道抽线缝合法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不抽线缝合法。

    2.6.2  切口延期缝合  它是预防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污染切口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可概括为三点:(1)暴露创面3~5天内长出的细小肉芽颗粒,其生命力极其旺盛,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和愈合能力;(2)创面周围有大量白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抗体、补体和免疫球蛋白聚集,使创面的残留细菌不易在延期缝合后造成感染;(3)创面与大气氧接触数日后,所污染的肠道致病性厌氧菌(中脆弱类杆菌)遭到抑制而不易繁殖。本法适用于病程长、腹腔脓液多、手术时间长、切口污染严重和肥胖等易致感染的切口。

    2.7  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目前已公认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以肠道内源性多重细菌混合(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随病理类型的严重程度厌氧菌感染率增加。吴昆生等报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敏感率高,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对甲硝唑、利福平敏感为100%,而对先锋霉素、氯霉素敏感率也较高。切口污染3h后应用抗生素不能预防切口感染。因此,预防性应用必须在术前4~6h服用抗生素或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术后继续用24~72h。术后用抗生素药物不能预防切口感染,只起治疗作用。切口局部渗液中药物浓度往往达不到有效水平,国内不少作者用3%双氧水、卡那霉素、甲硝唑液、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直接浸泡(3~5min)或冲洗切口,杀灭可污染切口的细菌,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切口长期不愈合延迟性感染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系指术后超过3周切口仍不能愈合者。切口长期不愈有全身和局部因素,其中局部因素起主要作用。切口感染是伤口长期不愈的基础。切口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腹壁窦道和肠瘘。遇有上述情况,可进行窦道造影、取切口分泌物做药物敏感试验或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病因,再采取决定性治疗措施。

    阑尾切除术后延迟性感染系指术后6个月以上发生的切口感染者,线结的存在是其基础,表浅缝线脓肿多为外源性细菌,深部筋膜和腹内感染多为内源性细菌。处理的关键是扩创、拆除线结和抗感染,并治疗合并病,如糖尿病结核和营养不良等。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将切口敞开引流,清除感染灶和异物,重视感染切口的初期处理,并防止切口过早缩小而成窦道。


作者单位:重庆,奉节县永安镇中心卫生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