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武大成功引进邓子新院士

来源:长江日报
摘要:7月28日,武汉大学药学院网站正式发布消息说,该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诞生,邓子新院士担任院长。2009年11月20日,武汉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城市设计学院院长、药学院院长。新上任院长任职期间在武汉大学全职工作(不少于9个月),聘任期为4年,年薪30万—100万元(具体条件双方协商确定)。7......

点击显示 收起

        7月28日,武汉大学药学院网站正式发布消息说,该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诞生,邓子新院士担任院长。

  2009年11月20日,武汉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城市设计学院院长、药学院院长;新上任院长任职期间在武汉大学全职工作(不少于9个月),聘任期为4年,年薪30万—100万元(具体条件双方协商确定)。

  7月9日,武大官网挂出《武汉大学药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副职拟任人选任前公示的公告》,药学院原院长胡先明担任副院长(任期1年)。

  7月19日,武大药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校党委宣布了药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邓子新院士上任,担任药学院院长。

  同时,邓子新还担任由武大牵头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一职。7月6日,在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理事会会议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李健介绍,成功引进邓子新院士担任院长,落实了首批入驻团队18个,随着院长到位和团队陆续入驻,意味着研究院从筹备阶段正式进入运作阶段。

  邓子新是著名微生物学家,1957年出生于湖北房县。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在武汉大学2010年报考指南上,邓子新进入武大的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列。据悉,他是武汉大学引进的首位院士。



日前,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邓子新正式“加盟”武汉生物产业,他一人分担两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和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他也是武汉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中首名院士。

邓子新与武汉有着特殊感情,他1982年从湖北房县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0多年。

2000年邓子新到上海交大任教,后任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不过,他笑称,自己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为武汉的生物产业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去年上半年,他到武汉考察时了解到,武汉的生物产业前景很好,作为国内第二个“中关村”,东湖高新把生物产业发展列为重中之重。

后来,湖北省政府、武汉大学“盯上”邓子新,决心引进这名高端人才。终于,今年7月邓子新正式“加盟”武汉生物产业。

目前,在武大全职工作的院士达12人,其中李德仁是中科院院士也是工程院院士,而53岁的邓子新则成为武大最年轻的院士。

昨日,刚从上海飞赴武汉的邓子新,急急忙忙赶到武汉东湖高新区,参加东湖高新区第三批“3551人才计划”生物产业组评审会。直到中午一点钟,上午的会议才结束,下午两点会议又要开始。在这个有限的空隙,记者采访了他。

邓子新称,目前有一股“生物研究热”,从科研机构的研究到高校生物类专业的招生都可以看出来,许多高校的生物专业是该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然而,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不甚理想,许多著名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最后都选择了出国深造。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很不够。邓子新说,我国生物发展要重点放在“产业”上。

人还未正式上班就开始“招兵买马”,邓子新先后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等国外著名高校引进了不少人才,到年底估计将有10名精英人才加盟到这个团队。

孙宇辉原来在剑桥大学工作,并已定居。去年底,邓子新力邀他回国,为中国的生物产业出力。国外的优厚条件敌不住恩师的邀请,孙宇辉决定回国工作。今年5月,他只身一人先来到武大。尽管武大药学院大楼还没改装完,他还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了工作。为了引进人才,武大出手也很“大方”,人还未到,学校就已安排好住房,并且生活设施都很齐全,这让孙宇辉很感动。他告诉记者,下半年,将有不少师兄弟从世界各地来到武大。

邓子新告诉记者,上海交大的生物技术研究实力也很强,他希望武汉的生物研究团队能与上海交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展“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一起推动中国的生物技术研究。



  日前,邓子新院士出席东湖高新区第三批“3551人才计划”生物产业组评审会,他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出席,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记者在紧凑的评审会间歇,采访了刚上任不久的邓子新。

  在担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前,邓子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院长。他说,回武汉“过程很简单”,“原来都没想过”。

  2009年年底,武汉光谷获批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邓子新受邀考察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九峰基地等。生物办相关负责人向他介绍光谷生物产业规划,这让他“有了新的认识”。他说:“随后的接洽很自然。省、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发展(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

  邓子新表示,生物类专业看上去很热,但很多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症结在于“出口没有做大做强”,不像IT等产业已形成规模。要利用好湖北省的高校人才优势,就得从体制、机制上凝聚各方力量,产生“1+1>2”的效果。

  据介绍,邓子新将带来一支上十位“牛人”组成的强大科研团队,他们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有些人做过我的学生,有些是因各种人脉而来”。

  记者在武汉大学药学院看到,新的实验室正在抓紧建设。团队成员、从剑桥大学博士后出站的孙宇辉,硕士、博士都师从邓子新。他透露,今年春节时,老师和他畅聊归国前景,力邀他来武汉。他最终放弃了今年就可拿到的英国绿卡,毅然追随导师而来。8月及9月前后,邓子新的另外两名正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学生,也将来到武大,从事生物原料和神经药物方面的研究。

  邓子新同时透露,考虑与培养了自己多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上海交大重在基础性研究,而武汉光谷产业优势明显。
作者: 2010-8-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