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拿什么人才来拥抱生物经济时代

来源:科学时报
摘要:编者按: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生物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掌握管理、金融、法规、政策等知识。2008年,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合作,创办了国内首个项目管理(生物工程方向)工程硕士课程班。”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乐斌用这一形象的比......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

  

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生物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掌握管理、金融、法规、政策等知识。2008年,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合作,创办了国内首个项目管理(生物工程方向)工程硕士课程班。

  

如今,3年过去了,课程班已经招收了近百名学员,今年9月,课程班又将迎来第四届新成员。那么,课程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不足?学员们又有何感想?《科学时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相继走访了课程班的老师、学员们,试图全景式展示课程班3年走过的历程。

  

□本报记者  张思玮  王璐

  

“在正常气压状态下,水的沸点是100℃。哪怕差1℃,它都不是开水。”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乐斌用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国内教育在生物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在工作中感觉到,我们依旧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境地,多数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学校和社会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对接’。”

  

“这就必然需要企业对人才进行‘补课’,才能使其真正地进入企业的岗位角色。”吴乐斌说,每个公司都希望能招聘到这样的毕业生:既在高校接受了良好理论和技术培养,又能了解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的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中生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合作,创办了国内首个项目管理(生物工程方向)工程硕士课程班(以下简称课程班)。

  

在吴乐斌看来,开办这个课程班就好比“继续加温的1℃”。

  

时至今日,课程班走过了3年多的时光,究竟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科学时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当初课程班的筹划人之一吴乐斌。

  

需求:生物经济时代人才有新标

  

回想起当初创办课程班的初衷,吴乐斌表示,“是为了让生物领域人才更好地适应生物经济时代到来”。

  

生物经济是以生物产业作为实物经济的形式,同时构成了整个经济的形态。“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复合型、交叉型的人才,他们不仅在生物技术方面有知识积累,同时还必须熟悉或掌握生物技术之外的管理、金融、法规、政策等知识。”吴乐斌认为,如果把整个生物经济看成一个链条的话,链条的上端是科研院所,中端是生物科技企业,下端便是各级用户,而法规、政策、文化和资本市场是这个产业链赖以生存的环境。

  

“每个端口,都需要既懂得生物技术基础,又知晓管理科学内容的人才。”吴乐斌说。

  

记者了解到,该课程班精心设计了课程,注重生物技术的基础课程与前沿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管理科学内容相结合,老师讲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特别强调实用性。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讲述生物学领域前沿科技,同时加入对生物行业基本法律法规的解读,还聘请国内成功企业家作报告。

  

思考:纠正重专业、轻管理的误区

  

吴乐斌认为,现实中,我们容易重学位教育、轻能力的培养,重技术教育、轻管理的培训。总认为,不论什么岗位,有博士就行。但实际上,在管理工作、技术开发、经营销售等工作中,博士往往出现常识性错误,原因就在“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很多人都对生物工程管理硕士的认识存在误区:经常会把它与生物学硕士相混淆。认为生物专业的硕士、博士拥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没有必要学习管理学的知识。因此,在一些学校,生物工程管理硕士班在课程设置上是与生物学硕士的课程重复,没有差异,也就没有独立的价值。

  

“正是这些误区,才导致人们对项目管理知识的漠视。”吴乐斌说。

  

面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教育机构对学位进行商业化、形式化炒作的现象,吴乐斌表示深恶痛绝。

  

“课程班始终坚持以培养系统性、复合性、实用性人才为目标,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输出与输入’的条件,绝不搞花钱买学位、送学位的事情。”吴乐斌的态度很坚决。

  

探索:拓宽生源渠道,加强国际交流

  

谈到3年来课程班开办的效果,吴乐斌的回答是“效果明显”。如果以100分为满分的话,他给出的成绩是:80分。

  

“3年来,每次课程班都能圆满地完成招生任务,很多学员都是通过口碑相传过来学习的。并且,多数学员能够达到‘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法走’的效果。”

  

令吴乐斌感到意外的是,班级上有些学员在课堂学习之余,尝试着创新创业,相互组建新的创业团队,学以致用的速度之快让人称赞。

  

欣喜的同时,吴乐斌也希望拓宽生源渠道,除来自生物医药企业之外,还应该有来自医疗系统、政府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拥有了进门晋级的“学位”,但他们的学位多为专业类而非工作最紧缺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另外,也希望课程班适时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生物经济时代,生物企业担当主导角色没有错,但更离不开政府的指导,离不开用户的评价。如果指导的人、评价的人都不熟悉生物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则很难作出正确的指导与客观的评价。”吴乐斌说。

  

对于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吴乐斌认为要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适时、适度地开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与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增加学员们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更快捷地了解到国际上最新的信息。”

  

吴乐斌表示,根据产业的需求以及企业在人才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程班将继续完善课程设置,设计出更贴近实际需求的课程。“能够让学员听完课,觉得很‘解渴’。”
作者: 2011-9-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