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外媒关注中国海归:科学家青睐短期访问

来源:海外网
摘要:此项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截至2011年夏,已经有2100人回归,但回归的人才呈现两种不同趋势:企业家倾向于永久回归,而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则更青睐短期访问,而不是永久定居。...

点击显示 收起

据美国侨报网编译报道,中国不仅自己培养大学生和专家,还试图吸引那些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虽然海归的中国学子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着几个主要的问题。

 

回归人数增加但博士少 科研院所吸引力不足

 

据《纽约时报》报道,第一个问题,中国学生的回归率保持在30%左右。虽然2009年海归人数达到11.5万,较2007年实现了3倍的增长,但实际情况却是,2009年中国各年龄段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了24万,较2004年增长了10倍。

 

第二,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归率惊人得低:大约92%于2002年拿到科学或技术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到2007年时仍然待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印度(81%)。

 

第三,中国的大学和科学研究院所无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回归。2008年,中国实施了“千人计划”(1,000 Talents)项目,通过多种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中的优秀”人才回中国。此项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截至2011年夏,已经有2100人回归,但回归的人才呈现两种不同趋势:企业家倾向于永久回归,而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则更青睐短期访问,而不是永久定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制度变革是关键   中国要想吸引人才回归,最重要的是进行科研院所的根本性变革,其重中之重是削弱学术和科研管理者的权力,因为科研经费大多经过了这些人的手,而不是通过开放、竞争、同行评审程序用于科研。与此同时,人才的晋升也依靠于个人与上级的关系,而不是学术成绩。那些回归或打算回归的人都深深苦恼于“中国的人际关系太复杂”。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存在这种弊病,上海交通大学就实行“职位授予不记名投票制度”,资深员工只有一票选举权,且没有否决权。同时,越来越多的经费被用于竞争力强的领域。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也提倡对科研机构“放松、宽容以及仁慈”。

 

现在中国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现状:除非变革现有制度,否则那些在海外拿到博士学位并成为各领域佼佼者的人士,是不太愿意回归的。改革与否以及经费划拨方式,将决定海归们的最终归属。

作者: 2013-1-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