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儿中心成立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

来源:医学院宣传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摘要: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成立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该所首批设立出生缺陷研究室、儿童先心病研究室、儿童血液肿瘤研究室、儿童发育行为科学研究室和儿童临床药理学研究室共5个重点发展研究室,同时设立贵重仪器共享平台、生物样本库和动物实验室等3个资源共享平......

点击显示 收起

    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成立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该所首批设立出生缺陷研究室、儿童先心病研究室、儿童血液肿瘤研究室、儿童发育行为科学研究室和儿童临床药理学研究室共5个重点发展研究室,同时设立贵重仪器共享平台、生物样本库和动物实验室等3个资源共享平台。研究所负责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伟副院长表示,儿科医学转化研究所的成立将极大地有助于打破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之间的传统屏障,推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应用性研究,实现对重大儿科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和技术专利,使科研成果更多地运用于临床实践。该所专家委员会主任赵国屏院士更是形象地称其为“将看不见的面粉分子变成美味面包神奇烤炉”。
    成立十年余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小儿心血管学科、小儿血液肿瘤和发育行为儿科(原称:儿童保健科)等方面在国内已享有相当的学术地位,三大学科不仅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以及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同时又是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儿科学的三个主要建设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三大学科不仅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临床医疗技术,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准,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然而,被老百姓喻为“看不见的科学”的基础研究由于太过深奥而远离实际,大量的基础研发成果难以在临床工作得以有效转化和实施。转化医学研究正是依托强势临床学科与科研相结合,将“看不见的科学”变成“用得上的技术”。
    早在本世纪70-80年代,我国小儿先心胸外科的创始人、该院丁文祥教授就开始尝试转化医学,从对小儿心脏手术技术中心肺功能的机理研究,通过医工结合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适用于婴幼儿的体外循环机,以及一整套相应手术器械,至今仍在全国广泛应用;小儿血液肿瘤科从长期科学研究中发现患儿个体的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不同,机体代谢酶活性水平不同,机体器官功能状态不同,医生将此发现运用至临床,通过对患儿个体不同状态的检测,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疗效;肥胖是如今深受关心的健康问题,最新研究发现肥胖与人类FTO基因有关,如何将对影响基因的认知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这种从“实验平台”到“病人床边”的转化模式具有的双通道效应,结合自身临床医疗资源和特色开展相关转化医学研究,理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弥补科研上诸如技术和信息的薄弱与不足,日前儿中心已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组建“联合实验室”,以充实研究所的基础研究能力,拓展科研信息渠道。同时,通过大力引进科研顶尖人才,以及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 “医工交叉”和优势学科强强联合的合作研究模式,使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获得发展所应具备的学术基础,以此支撑起一个适宜的、高水平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据悉,根据该研究所的发展规划,新成立的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将结合国内儿童疾病的特点,聚焦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儿童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儿童先天性重大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以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等开展相关研究,拟将这些疾病的关键临床问题转化为生物学科学问题,以基础研究成果为基石,提出科学假设,组织多学科的合作攻关,以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找出答案。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对儿童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等的关键问题形成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儿童重大疾病和重要健康问题的规范化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浦东新区、上海交大和交大医学院领导,以及兄弟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成立仪式。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