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王贤理:一生与生物结缘的追梦者

来源:温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
摘要:——爱因斯坦有人说,幸运的人生是在你的一生中能把某件事情做成功,而更幸运的是你所做成功的事情是你自己所感兴趣的。自创办企业至今,王贤理和他的伊利康生物公司已经走过的十多年风风雨雨。如今,他创立的伊利康生物有限公司已经结下硕果累累,并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豪迈的姿态,在生物科技的春天里昂首阔步,迈入更......

点击显示 收起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有人说,幸运的人生是在你的一生中能把某件事情做成功,而更幸运的是你所做成功的事情是你自己所感兴趣的。“我是比较幸运的。”王贤理这样说,让他感到幸运的是,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逐步实现。梦想产生希望,希望产生行动。自创办企业至今,王贤理和他的伊利康生物公司已经走过的十多年风风雨雨。如今,他创立的伊利康生物有限公司已经结下硕果累累,并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豪迈的姿态,在生物科技的春天里昂首阔步,迈入更加灿烂的未来。



  这一切,源于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自小王贤理就对生物方面的知识感到兴趣盎然,在读书求学的岁月里,他始终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以致于大学毕业后,他还先后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完成了核酸、蛋白、多肽、酶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进修,拓宽夯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这也为以后他带领企业技术团队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取得诸多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条信息改变了他的人生



  然而,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完成学业后的王贤理也没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生物方面的工作,虽然在外人看来,当时的他手中拥有着一份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脱离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怅然,并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是手中非常不错的工作,还是让他感到割舍两难。



  1992年的一天,一直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的王贤理读到一则科技信息:随着新的生物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和开发,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将会象20世纪的信息产业一样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面对着欧美国家生物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以及生物领域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怦然心跳,这条信息就像导火索一样,激发其内心深处搁置许久的创业激情熊熊燃烧起来,在经过一番艰难抉择后,他毅然放弃手头的工作,投身到生物技术领域的创业中来。他创业选择的立足点是生物体外诊断试剂——一个跟亿万人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生物体外诊断试剂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从而帮助有效治疗病情,通过生物检测试剂进行测验诊断是治疗任何重大疾病前所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筚路蓝缕  几多感慨



  1992年11月,风华正茂的王贤理创办了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除了满腔豪情和坚定的“发展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创业信念,可以说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创业之初,公司只有5万元的启动资金和5名员工,租在不到五十平方米简陋民房里,设备、资金、人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简陋,创业环境异常艰苦。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创业的艰难还是远远出乎想象,王贤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必须立即走出困境,否则有限的创业资金很快就因为各项开支而枯竭。王贤理集中有限资源,把研制市场新产品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破口,带领员工不舍昼夜,克服了种种困难,攻克了道道难关,终于率先研制成功用于检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载脂蛋白(APOA1/B)检测试剂盒。这一产品填补了当时国内市场的空白,受到了广大医疗单位的欢迎,从而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生产规模扩大后,伊利康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搬迁,新址租设在温州商校校内。然而,好景不长,因商校实行教育改革缘故,租用场地要被收回,公司被迫再次选择生产场地,进行了第二次搬迁,于1994年年底搬到渔业机械厂厂内。接连两次搬迁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打乱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直到1995年,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征得了5亩的土地后,伊利康公司才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固定厂址,同年5月伊利康公司科技大楼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一年后,现代化科研大楼顺利落成,经过了3年多的拼搏,王贤理和他的事业终于扎下了稳定的根基。



  独辟蹊径开拓营销新模式



  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研制出来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当时温州造假风盛行,使得温州产品的信誉极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给伊利康的产品销售带来极大的困难。谈起第一次推销产品的经历,他记忆犹新。



  1993年,王贤理带着公司刚研制的新产品载脂蛋白APOA1/B检测试剂盒去内蒙古一家科研单位推介自己的产品。因为不认识所负责的那位教授,他便自报家门:“我是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公司的,请问某某教授在吗?”“哦,他人不在。”一位老教授抬头看了他一眼,冷淡地回答道。王贤理只得怏怏地退了出来。



  等了一会,心有不甘的王贤理想再去问个究竟,这时他发现教研室的大门已紧闭,没办法,他只得去隔壁的办公室问另一位教授:“请问某某教授今天还回来吗?”  “里面那个不就是某某教授吗?”对方见他等待多久便告诉他:“他是故意不肯见你的,你们温州假货盛行,谁会相信温州的产品?”  教授的一席话给满怀希望的他泼了一盆冷水,在回来的路上,王贤理思索着如何成功地推销产品,双腿象灌了铅似的越走越沉……



  经过几番彻夜的思索,他决定走“以学术促发展”来推广企业品牌的产品销售新途径。



  1993年9月15日,伊利康公司和北京第六医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93载脂蛋白技术应用研讨会曁新闻发布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60多家单位的80多位专家、教授到会,《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到场采访,一时引起轰动。与会专家对该公司产品载脂蛋白APOA1/B检测试剂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质量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一流水平。产品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也为公司迎来了纷至沓来的订单。自此以后,伊利康共举办了全国性的行业学术会议七次,包括首次在温州举办全国脂蛋白和血脂学术会议,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并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中小型学术会议近百次,在推动检验医学学术繁荣的同时,有力的提升了伊利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主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一个生物高科技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了灵魂,就会丧失核心竞争力。企业刚建立的时候,人才和技术都比较缺乏,伊利康对外技术依赖程度比较高,各方面受到诸多限制。1995年,该公司看准了一种在国内市场有着较大需求的产品,可是由于自身条件限于无法生产,只好选择与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代理这家公司该类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一次,由于相关手续的疏忽(进口高科技产品的手续比较繁杂),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一批产品被暂置海关,鉴于试剂产品对运输和保存条件非常严格,特别是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等到补全手续已经晚了,结果,50万元的货物就因为十几个小时的耽搁白白损失了。通过这件教训,王贤理看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他在以后的经营中,始终把自主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集中有限人力、物力搞好企业的新产品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载脂蛋白APOA1/B检测试剂盒一举在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后,企业紧接着又研制成功的基因产品PCR检测乙肝病毒试剂盒并获得了美国爱迪生发明奖。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每年调拨企业利润的绝大比例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大力开展各项科研创新的软硬件建设,在完善企业科研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引进科研人才力度,积极构建活力和谐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环境。



  目前,该公司拥有着一座建筑面积约有6000㎡,严格按照GMP认证标准建造的现代化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科研大楼和伊利康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其完善的设施规划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为进一步同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和环境接轨,王贤理又在上海建立了新的产品研发中心。



  多年来,王贤理带领企业技术团队共研发出四大系列70多种产品,极大丰富了企业产品层次,满足了客户需求,其中有多个产品相继入选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市、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得省、市、区科技进步奖数十项,企业也先后摘取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等殊荣。如今,该公司自主创新的氛围分外浓郁,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饮水思源  事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



  天道酬勤,他的努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目前,他身兼多项社会职务,被选举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成为国内多个专业学术机构的理事会成员,同时还兼任龙湾区科协副主席。先后获得了市劳动模范、市优秀非公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创新人物奖等殊荣。



  饮水思源,取得事业成功后的王贤理并没有忘记社会。多年来,他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温州市139富民攻坚计划、村企共建、救灾济贫、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数百万元。



  梦想与现实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展望未来,虽然任重道远,梦想却更加清晰。四十不惑的王贤理站在了新的起点,更加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他将带着梦想踏上新的征程,致力于把伊利康生物打造成一流的生物高科技企业。
作者: 2009-8-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