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我的生物物理学生涯

来源:新华网
摘要:作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常文瑞我是偶然被卷进生物物理学领域的。那是1969年初,已在中科院物理所高压物理实验室工作近五年的我突然接到通知,要调我去参加刚刚成立的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据说是因为我的物理化学专业背景而被选中去参加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难得保持的研究课题,当然要绝对服从。不......

点击显示 收起

        作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常文瑞



        我是偶然被"卷进"生物物理学领域的。



        那是1969年初,已在中科院物理所高压物理实验室工作近五年的我突然接到通知,要调我去参加刚刚成立的"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据说是因为我的物理化学专业背景而被选中去参加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难得保持的研究课题,当然要绝对服从。不过,正是因为这一调动使我有机会与"生物"相识,也使我有幸与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生物物理所、计算所、生化所和北京大学等不同专业的年轻人一起共同工作了五年多,为我国第一个蛋白质--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成功流下了许多汗水,也留住了诸多喜悦和难忘的记忆。



        1975年,也是因为胰岛素的缘故,我和几位中科院物理所曾参加过胰岛素"会战"的同志被正式调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其实,我当时对"生物物理"这个新学科知之甚少,在我的印象里只认为生物物理的研究可能多与"仿生"相关,当别人问起"什么是生物物理"时,我总是引用一句权威的回答,那就是贝老曾讲过的:生物物理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学问题。我很欣赏这个解释,因为以此类推,"生物化学","化学物理"……似乎都有了定义。



   也是在这一年,已回到南方的梁栋材先生受命调回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组建生物大分子结构实验室,从此,中国的第一个蛋白质晶体学实验室在生物物理所诞生了。研究课题也由胰岛素扩展到天花粉、毒素蛋白、各种酶、藻胆蛋白和不同的大分子复合物。生物物理所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国内外同行更多的关注,一批批青年人进来了,一批批博士生毕业离开了……,伴随着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生物物理所也以同样的旋律演奏着自已的乐章,把"成果和人才"洒向全国,洒向世界。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邹承鲁、梁栋材、杨福愉三位先生在酶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膜研究的开创性贡献和影响远非只是在生物物理所,他们也在国际学术界为生物物理所争得了荣誉。我有幸目睹并参与了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更有幸分享了它带来的成就和荣誉。



        作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一员,心绪一直被"生物物理"所牵动着,和所有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一样,愈是远离祖国时就愈加思念祖国,愈加怀念所内朝夕相伴的同事和朋友。感谢梁栋材先生在我1997  年回国时将一项高难度、高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交给我,全体同事六年多的艰苦奋斗,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第一个膜蛋白的晶体结构终于在生物物理所诞生了!在度过了兴奋、激动和一番忙碌之后,平凡单调的探索和追求又在重复着,继续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肩上多了些责任,脸上多了些苍老,心里多了些宽慰。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直在与时俱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批批精英们从海外归来,生物物理所焕发了新的朝气。新的面孔,新的团队,新的领域,新的装备,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伴随即将拔地而起的新的实验大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世界科学的大舞台上,一定会有属于生物物理所的新天地!



   经历了50多年风雨的生物物理所和60年沧桑巨变的中国科学院正步入她的青壮年,时逢盛世,大有作为,我们必将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你在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中诞生,

        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

        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拼博,

     "科学发展观"指引你前进……

          啊!  中国科学院,

        走过了一个甲子的不平凡历程,

        迎来了第六十个平凡的生日……
作者: 2009-9-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