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医生李陶:跳出体制 我的职业满足感并没有改变

来源:搜狐健康
摘要:[编者按]一般来说,医生自由执业是指持执业证的医生,有选择“个体行医、合伙行医或者受聘于医院行医“的自由。但是,随着2009年卫生部关于“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跳出公立医院体制,在“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执业模式道路上进行了勇敢探索。这么一份光鲜亮丽的简历不属于,或者不再属于哪家公......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一般来说,医生自由执业是指持执业证的医生,有选择"个体行医、合伙行医或者受聘于医院行医"的自由。说白了就是:在"个体、合伙、受聘于医院"这三种行医方式中,医师拥有"三选一、三选二或三选三"的自由多选权。这就是医师自由执业权的核心所在。 按照这个自由多选的标准,当前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医师没有自由执业权的只有朝鲜、古巴、中国。但是,随着2009年卫生部关于“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跳出公立医院体制,在“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执业模式道路上进行了勇敢探索。对于这条道路,他们有着不同的欢喜与忧愁。[我来说两句]

  2000年考入北大医学部本科,2005年保送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进入301医院肿瘤中心工作,2012年到美国最大的肿瘤中心M.D.Anderson学习访问……这么一份光鲜亮丽的简历不属于,或者不再属于哪家公立医院的青年才俊,而是属于深圳卓正诊所的“家庭医生”李陶。

  为什么要跳出无数学医人向往的声名显赫的公立医院?李陶的回答很简单:“我是医生,希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临床工作中。”

  “进入公立医院给我的感觉像是‘望尽天涯路’”

  对于多数的中国医学生来说,完成学业之后进入公立医院行医是他们最顺理成章也是最理想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李陶来说,进入公立医院成为一名医生之后,自己的职业生活反而失去了“新鲜感”:“要是用一句古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确,对于大多数进入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这是一条早已经定好的路子。如果想要在这条道路上顺利前行,现行公立体制下的医生们除了看病治病以外,做科研、写论文的重要性要比临床工作大得多。“但是科研做得好,就能被称为好医生么?”李陶提出质疑:“是不是一个好医生,应该综合考量医生的临床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去判断才是。”

  用科研成果去评定一个医生的职业水平也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制度,而且一直根深蒂固。如果想在中国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名医”或者“专家”,你的名字后面必定需要跟着一串高深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的科研职务。但是,与中国不同,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医生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向的:“你可以选择成为一名很好的临床医生,或是成为一名很好的科研医生”,李陶解释说:“当然,科研医生的好坏很容易判断,你能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越多,肯定你的科研能力就越强,这也就是中国大医院评定医生职业水平的最主要标准。”

  可是,这么一来,医生职业的核心内容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李陶觉得:“这样多少会让医生认为:可能看好病人远远没有做好科研重要,算是目前医生晋升需要走的一段弯路吧。”

  也许,正是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做出了选择,李陶才会跳出公立医院,成为一名多点执业的“家庭医生”。

  当个纯粹的医生很开心 病人不理解有点儿愁

  如愿跳出公立体制之后,李陶来到深圳卓正诊所成为了一名多点执业内科医生。这里实行的“家庭医生”制度,让李陶基本实现了“当个纯粹医生”的理想:虽然跟在公立大医院一样需要从早忙到晚,但是现在衡量他工作的标准已经不再是收了多少病人或是病床周转率高不高,而是患者对他的满意度如何;另一点与公立医院不同的是,在卓正诊所,医生的职责不止是看病,还要保证病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模式”:“比如说一个糖尿病的患者来到我们诊所,我们会为他建立健康档案,护士会按时电话提醒他需要留血、留尿做检查;医生会根据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最合适的饮食标准和体育锻炼量;而在公立医院,大部分病人的就诊时间都非常短,医生更不可能如此详细地跟踪病人的健康状况。”在这种“家庭医生”的行医模式下,每个病人每次问诊的时间都不会低于半个小时,医生由过去“被动”等病人上门变成了“主动”帮助患者治病,甚至是治“未病”。在这种工作内容中,李陶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职业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跳出了公立医院的体制,我甚至觉得现在的工作更有职业满足感。”

  但是,因为“家庭医生”更注重“健康管理”而非“治病”,这种行医方式总是会多多少少受到患者的质疑:“你为什么不帮我多开些检查好确诊病情?为什么不多开些药来保证疗效?为什么你们诊所连大型的诊疗设备都没有?”对于这些疑问,李陶常常需要耐心地对患者解释:“不是所有病都需要多做检查多吃药的;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最重要的是医生,而不是医疗设备。”

  现在,李陶很重要的一项业余“工作”就是利用微博在线解答患者的相关提问:“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更能帮助患者了解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有了对于疾病的基本了解,病人在就诊的时候就更能心中有数。

  医生多点执业是否合适?“百闻不如一见”

  “一个人的蜜糖也许是另一个人的砒霜”——多点执业虽好,但是在目前国内的行医环境中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医生。对此,李陶的建议是:“如果能够接受不同的行医模式,跳出体制当然不错;但是如果立志于科研或是疑难杂症的话,公立医院还是能提供比较好的平台。”

  中国的医生的确是一个不易的职业,不但要经历比常人更久的寒窗苦读,也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与汗水,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对于做着这样一份职业的人,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前途就更为必要。在李陶看来:“多点执业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持观望态度的同行们应该多到医生多点执业的机构里看一看,聊一聊,也许这样才能更清楚的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行医道路是适合自己的。”

作者: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