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健康快讯

中国步入性感喷发年代 拙劣暴露致审美疲劳

来源:news.sina.com.cn
摘要:无处不在的性感中国步入性感喷发的年代。不管答案如何,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不缺乏性感元素了。但是随时随处的性感,也造成了部分人性感疲劳。他坦承,那时引他注目的是网站上大量的性感图片。...

点击显示 收起



无处不在的性感

  中国步入“性感喷发”的年代?不管答案如何,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不缺乏性感元素了。但是随时随处的性感,也造成了部分人“性感疲劳”。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刘科报道  鲁大川今年26岁,目前在北京某IT公司从事程序开发,大学时代他习惯每天都泡网。他坦承,那时引他注目的是网站上大量的性感图片。

  无论是网络、杂志、电视,还是街头广告,越来越多穿着暴露的性感美女以丰乳肥臀示人。“现在网络以及杂志上到处都是惹火的照片,看得让人血脉贲张。每个模特都凹凸有致,十足性感。”鲁大川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刚开始觉得很是新奇,时间长了,就觉得有点过了。现在在网络中我看到以性感为看点的帖子,都懒得点开。”鲁大川表示,“性感简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天天面对这些性感元素,我现在都麻木了,出现了对性感的疲劳,网络上和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有这样的感觉。”

  当下的中国,性感似乎无处不在,以至有海外媒体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性感喷发”的年代。但也有人认为性感泛滥特别是不分场合地着装暴露,导致了“性感疲劳”,反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性感审美疲劳?

  为性感推波助澜的首先就是男性时尚杂志,男性杂志吸引大量类似于“雅皮”的年轻男士。这群人爱生活、爱美女、爱游戏、爱享乐、爱玩……要吸引这些读者,就要新潮、不做作。国内男性时尚杂志《男人装》开宗明义就是要“拒绝伪装”。《时尚先生》同样不惜用大量篇幅刊登美人袒胸露背的性感照片,将不袒不露不赤裸的古典主义全盘抛弃。

  “很多男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穿着内衣,嘴唇头发湿漉漉、眼神迷茫的丰满女性。有些男性杂志通常还会找两个模特穿上超短裙上街溜达,测试男人们的反应;做男人在街头随机向女性搭讪的试验;找几个年轻女孩子来谈谈她们如何看待自慰、高潮等等。”鲁大川说,“喜欢性感、表露性感这已是普遍现象。而尺度过分、不分场合地展现性感,却让人有点受不了。”

  许杰,浙江大学毕业,目前是美国江森自控公司的大区销售经理。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性感跟每个人不同时间的心情有关。对于杂志上性感的美女图片,一般翻翻就过去了。“暴露不是性感,性感并不总是暴露的,而暴露狂就绝对不是性感。”

  许杰谈起自己的体会说:“中国众多消费都是围绕一个东西,就是性遐想,铺天盖地。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性,其实是虚幻的遐想而已,一到真正的性倒是叶公好龙了。所以商业时代的性感爆发,久之自然让人麻木和厌烦。现在的性感爆发仅仅是因为过去性压抑的一种反弹。”

  拙劣性感等同骚扰?

  性感成为时尚,成为潮流,众多的女人卯足了劲为性感努力。“露不惊人死不休”,仿佛白花花的肌肤露出来,就可以引发人们由此及彼的无限遐想。中央戏剧学院编辑系硕士郭靖认为,很多中国人现在对于性感的理解很偏颇。“一味以西方的立场来谈论性感或者性感文化,这是一种迷失。”

  许杰说:“其实,对于性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肉体是性感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而性感的概念是多样化的,有时候是丁字裤、丝袜;有时候可能是职业装;一夜情那种要的是刺激,那也可以算是一种性感。”

  《时尚先生》杂志主编王锋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时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王锋表示:“中国现阶段,性感通常来说仍属于女性,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一些杂志在操作层面上是大胸大屁股那样的情色,在呈现过程中可能用文字、色彩来突出,相对也更青春期一点,把性感很直白地传递给你的大脑,然后你可以用眼睛和手掌去翻阅她独特的魅力。”王锋说,他们自己的杂志要“更加成熟、更知性”,主要针对的是“闷骚型”读者,不需要赤裸裸、过于直接。

  深圳的刘先生说:“地铁里、公交车上身材极其糟糕的很多女人也穿得很暴露,这是对性感这个词的侮辱,这种‘性感’无异于对他人的骚扰。”

  性感疲劳的是少数

  网民的知识、年龄差异导致用户需求的不同,部分用户执着于所谓“性感”,必然也会引起另一部分用户的反对与厌恶。

  曾经担任某门户网站市场运营总监的王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现在的人暴露尺度越来越大胆,在情色和色情之间打擦边球。“‘性感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网络文化导致的,整体文化的导向和趋势就是关注所谓的性感点。”

  王锋认为,目前出现性感审美疲劳的不过是少部分人。“中国的读者市场跟美国的不一样,美国有比较好的定位,而中国总体上还比较混乱,定位不清晰,现在只是一小部分人产生了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疲劳。”

  “性感审美疲劳其实是一种潜在的受虐倾向,选择还有很多,不喜欢的人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王锋最后这么表示:“性感总是鲜活生动的,如果有人产生审美疲劳了,这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储兆瑞:性感要无伤

  过去中国的性文化是讲究含蓄的,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在变化,时尚在变化,目前性文化处在一个释放的状态,以性感为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去的性压抑又导致了性开放、性自由,乃至性过分,因此社会有性感喷发的趋势,适当的表现男女身体美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是现在媒体普遍比较浮躁,已经有一种让人审美疲劳的感觉。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社会中的性泛滥现象,比如色情短信、色情图片泛滥,行为艺术家暴露生殖器,女孩子以裸露为美,新闻媒体以走光为笑料,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现在这种“性感”泛滥对于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对一些青少年,尤其是一些涉世不深的人来说,往往因为接触或者受到这些“性感”的诱惑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目前有两类人是高危人群,一类是民工,另一类是大学生,他们性饥渴难以解决,这是个问题。

  西方上世纪60年代走过性开放、色情泛滥这条路,我们现在也在朝着性开放这条路走,但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让色情泛滥。

  性是必须的,这就需要加强性健康的教育,正确看待社会上的“性感”文化,要结合中国实际。另外场合很重要,现在很多媒体、个人不注意分寸感,不注意对象,老百姓很反感。

  对待“性感泛滥”,要做到八个大字:“进步、发展、自愿、无伤”。尤其我想说一下“无伤”,“无伤”是要做到不伤害公众情绪;不伤害家庭;不伤害身心健康;不伤害隐私权。(本报实习记者 刘科/采访、整理)

  “性感疲劳”好于“性饥渴”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性学会理事江晓原先生就“性感喷发”话题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专访。

  《国际先驱导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中国人已经进入了一个“性感喷发”的年代。您觉得这种说法是否成立?

  江晓原:我想这是言过其实了。国外媒体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评价,往往受到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够的制约。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开放岁月,比如盛唐时代相比,我们今天根本谈不上什么“性感喷发”,最多只是在回归正常的途中而已。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的一些媒体已经颇为开放,有些时尚杂志拍摄的照片尺度大胆。您对此有何看法?

  江晓原:不要一看见女性的肉体就想入非非或大惊失色,健康而性感的女性肉体(当然男性的也一样)是非常美好的事物,古希腊人很早就懂得欣赏和赞美。在这方面中国人历史上比较落后,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这方面“和国际接轨”,完全是正常现象。

  《国际先驱导报》:网络、传统媒体靠女性身体的性感吸引眼球,让部分人产生对性感的审美疲劳,您认同这种看法吗?

  江晓原:在网上,性感的图片当然很多,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无动于衷。但是不必将这样的正常现象提升到“审美疲劳”之类的高度上来。退一步说,即使有“性感疲劳”,那也比性禁锢年代的性饥渴要好。那时年轻人偶尔见到一张性感的图片或一小段性感的文字,就会脸红心跳,血脉贲张,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作者: 佚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