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健康快讯

端午节习俗蕴涵防疫保健理念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如今,人们大多只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其实,端午的传统习俗还与防疫保健密切相关。从时令上看,端午一过,盛夏即将来临,百虫滋生,疾病流行,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祛病禳灾就成为端午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本期我们就向读者介绍这些端午习俗是怎样达到防疫保健的目的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如今,人们大多只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其实,端午的传统习俗还与防疫保健密切相关。从时令上看,端午一过,盛夏即将来临,百虫滋生,疾病流行,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祛病禳灾就成为端午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本期我们就向读者介绍这些端午习俗是怎样达到防疫保健的目的的。
                              ——编者按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这是一首端午节防疫保健习俗的古民谣。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来最被看重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到此日,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主要节俗之外,民间还有不少与中医药有关,值得借鉴的防疫保健良习。
  ▲插艾叶
  采艾叶悬插于门上、堂中,据说能避邪驱瘟。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含芳香油、腺碱和淀粉酶等,有特殊香气。农历四五月,艾的长势旺盛。古诗云:“端阳时节草萎萎,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端午节插艾历史悠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五月五日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说:“又钉艾人于门中,士庶递相宴赏。”所谓“艾人”,就是把艾扎成人形。有的还将艾叶剪成虎形,谓之“艾虎”。南宋福建词人刘克庄在《贺新郎》词中描绘:“儿女纷纷夸绺束,新样钗符艾虎……”至于为何选择端午节插艾,相传是在这期间,艾的芬香油最多,杀毒能力最强。人们把艾叶和另外两种中药苍术、白芷合在一起煨薰,会散发异香,起到除蚊、灭蛆和驱杀跳蚤的效果。古代医家云:“杏乃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相传唐朝药圣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后来竟享寿100多岁。
  ▲挂菖蒲
  端午节,家家户户惯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说有驱魔祛鬼神效,还传说食菖蒲可成仙,可长生。汉武帝欲求长生术,曾吃过两年菖蒲。据《本草纲目》中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又因其叶像剑,故亦称“剑水草”。菖蒲根茎可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功能。清富察郭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述:“端午日,用菖蒲根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饰物挂于儿童脖颈以辟邪,也有用菖蒲根泡酒,以为饮之能延年益寿。”菖蒲虽无牡丹之丽,又无荷花之雅,却深得人们喜爱,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菖蒲誉称“花草四雅”。
  ▲采百草
  相传,远古时就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之说,后来端午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韩愕《岁华纪丽》中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据载,此俗始于夏代,《大戴礼记·夏小正》:“此月(五月)蓄药,以蠲除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端午节)竞渡,采杂药。”南宗吴自牧《梦粱录》记:“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至今,闽南、台湾等地民间仍保留这一古老遗风。老百姓认为,初夏时节,草药繁盛,容易辨识采集,这天采集的草药疗效也特别好。
  ▲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小孩以五色线系香包挂胸前,以示驱邪,保平安。香包的外形或为长方形,纸包外印钟馗、关公等神像,或以包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料药物,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江南民间有用红布做成鸡心袋,内藏茶叶、米、雄黄粉让小孩挂胸前,说“鸡心”与“记性”谐音,长大读书记忆力会好。《帝京岁时纪胜》中也记载有清代北京端午佩香包节俗:“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小儿佩之宜夏避恶。”端午节期间,佩带这种药物香包自有妙理,因时值天气渐热,疾菌萌发,佩香包可杀除病菌、消爽神志。
  ▲午时茶
  端午节泡饮午时茶是台、闽、粤等地民间盛行的保健节俗。午时茶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保健药茶,因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故名。南方人还习惯泡饮另一种独特的“午时茶”(也叫“柚茶”),这种用柚子制成的“午时茶”,每粒柚子压挤入茶
  叶约125克,然后用线缝合,让其自然风干。待到端午节,取柚中茶叶冲泡,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雄黄酒
  这是南方地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端午节正午,人们将事先买来的中药雄黄粉末掺在白酒里调成雄黄酒,洒在庭院的墙角和居室的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将雄黄粉末掺在刚汲来的井水中,大人小孩用雄黄水洗脸洗身,可以起到防治皮肤病的作用(但不可内服,否则对血液、神经、肝脏会有损伤)。按照气候规律和地理条件,端午前后,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节,这期间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大,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除了以上这些,与中医药有关的端午习俗还有很多。如“洗百病”(用雄黄药煎洗)、“烧苍术蝉蜕薰室”等,都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节俗活动。因为端午节前,气候冷热不定,气温多变,直到度过端午节才算正式进入夏季,被子、棉袄也才能收起来存放。所以,闽南、台湾民间有一句俗谚:“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敢放。”其实,就是一直流传到现在的吃粽子,也与防疫密不可分。粽子是“盖取阴阳尚包裹未(分)之象也,所以赞时也”。就是说,食粽子可以和阴益阳,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抗疫都有好处。
   文/常发
作者: 2007-6-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