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自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以往的观念认为由于心肌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后,心肌细胞的总数下降,而梗死区坏死的心肌细胞则被没有收缩能力的纤维瘢痕组织等代替,发生心室重构,导致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目前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力衰竭的......

点击显示 收起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心肌梗死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以往的观念认为由于心肌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后,心肌细胞的总数下降,而梗死区坏死的心肌细胞则被没有收缩能力的纤维瘢痕组织等代替,发生心室重构,导致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目前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均不能使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不能逆转最终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或心肌间质改变,逆转心室重构。

使用细胞移植以修复坏死的心肌,作为干细胞组织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尽管有很多实验和临床治疗证明,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功能,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细胞移植的受益机构仍不是很明了。

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的趋势

干细胞移植为病损心脏细胞和血管的重建以及为衰竭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但其存在的问题却大大限制了其发展前景,如:移植细胞的来源、移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心肌的差异、移植细胞和宿主的兼容性等。针对细胞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如心肌细胞的来源,可以通过基因的激活来延长和稳定心肌细胞的寿命,比如激活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等。

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热点。到目前,人们还没有筛选出公认的MSC特征性的标志分子。我们还不知道各个研究小组所报道的细胞是否为同一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可能存在的联系,不排除这些细胞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的可能。但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显示了其强大的生机。随着对分化调控、信号转导、归巢分子机制等研究的深入以及更多的大规模、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开展,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扫清障碍,使它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选择。

临床应用

一、 选择患者

1. 适应症

(1) 急性心肌梗死功能不全患者。

(2) 弥漫性管状动脉病变无法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者。

(3) 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功能不全者。

2. 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骨髓功能异常者,鉴于行干细胞治疗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及干细胞增殖障碍达不到细胞治疗的数量,这类患者不适宜行干细胞移植术。

二、 干细胞移植的围术期处理——术前准备

1. 患者的准备

心理准备、穿刺动脉情况评估、术前常规准备、药物准备、拟在CABG术中同期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同CABG的术前准备。

2.实验室的处理

目前分离骨髓干细胞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和BM-MSC的贴壁特性,将骨髓血中的大量红细胞、白细胞、造血干细胞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全骨髓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法。

三、 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经冠状动脉移植或在手术中行心肌表面注射,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的移植方法。

四、 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处理

经冠状动脉移植干细胞的患者术后处理同一般的冠脉造影检查一样,一般术后即可拔除鞘管。

五、 干细胞移植术后评价

对移植术进行安全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

六、 干细胞移植术后不良反应

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除了冠脉造影的相关并发症,骨髓干细胞移植后除了极少数患者有轻微的发热、头痛等反应外,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早期发热,冠脉造影中细胞悬液过敏,晚期发生心律失常等。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