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流行病与传染病

SARS免疫研究新进展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SARS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SARS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著名生物医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ONE》)上。

  2003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SARS,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SARS疫情已经过去,但是人们对机体针对SARS病毒免疫应答的长期动态变化还知之甚少。当时,因工作原因感染SARS的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科主任姜姜椿教授,在全国第一个接受了SARS恢复期患者的血清注射,用事实证实传染病经典的“血清疗法”同样适用于感染SARS的患者。那么,姜素椿的以身试“法”,到底是勇者无畏,还是有科学依据?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进行了历时3年的研究。

  课题组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假病毒”技术,在含有模拟SARS病毒的培养基中,注入SARS患者血清,并通过对30例SARS患者康复出院后1、3、6、9、12、18、24个月的随访,重点观察其SARS病毒表面S蛋白中和抗体水平的动态改变。结果发现,SARS康复者血浆经100倍稀释后抑制假病毒进入细胞的比例中位数高达95%,经900倍稀释后抑制率仍达到80%。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和抗体滴度会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感染两年后,SARS康复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介绍说,经病毒感染后,生物体内因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有的只能说明生物体曾经受到病毒感染,未必一定具备免疫能力,而中和抗体则是抗体中最好的一种,是发挥保护作用的“卫士”,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从而阻断感染的发生。

  关于实验的安全性,另一位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解释说,“假病毒”能够模拟SARS病毒进入靶细胞的过程,但无法完成后续的生命周期,因此不会造成真正的感染。这一研究采用“假病毒”技术,大大降低了实验风险,保护了研究人员的安全。

  该研究还揭示了SARS康复者的T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改变。通过在3、12、18个月3个时间点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研究者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N蛋白特异性T细胞应答,同时他们还在N蛋白上找到了两个免疫原性较强的区域。

  李太生指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SARS患者的康复与体内持续性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直接相关,这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SARS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 2007-1-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