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流行病与传染病

为攻克禽流感提供新证据——北京大学顾江教授谈H5N1型禽流感病毒研究重大发现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新闻背景9月29日,世界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刊登了我国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大发现——该病毒不仅存在于人的肺部,还侵袭人的气管、消化道(肠道)、大脑等多器官,并感染人的免疫细胞。这一结论推翻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只存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新闻背景
  9月29日,世界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刊登了我国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H5N1型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大发现——该病毒不仅存在于人的肺部,还侵袭人的气管、消化道(肠道)、大脑等多器官,并感染人的免疫细胞;不仅由禽类传染人,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中国医药报10月11日曾经刊登相关消息)。这一结论推翻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只存在于人体肺部,仅由禽类传染人的论断。研究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国外媒体的广泛报道:《柳叶刀》杂志对此做了新闻发布,同时还对顾江教授进行了电话采访,并将采访录音放在网站首页;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塔斯社等国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相关网站迅速转载,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前,顾江教授接受了中国医药报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和意义所在,并对一些媒体的不尽翔实报道给予了更正性的特别说明。
  ▲禽流感危害重大
  顾江教授谈到,近几年禽流感是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禽流感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是死亡率高,全世界目前有329例禽流感患者,其中201例死亡,死亡率达60%;其次是病程短,一般感染禽流感后十几天内就会死亡;第三个特点是死亡者多为年轻人,40岁以上很少感染,10~20多岁的青年人容易感染且容易死亡,且女性多于男性。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造成了禽流感的高危害性。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最大的一次禽流感疫情,死亡人数据说达3000~5000万人,比战争带来的死亡还多。因此,禽流感带给人们极大的恐慌。尤其是最近,科学家把1918年爆发的禽流感病毒从阿拉斯加冰冻的尸体中找回,进行基因分析后发现,它与今天的禽流感病毒相似。过去正常的野禽带有该病毒,但是并不死亡,近来野鸟、野鸭等禽类开始大量且频繁地死亡,其趋势好像大爆发的前兆,与此同时这个病毒又感染到人。
  顾江教授介绍,目前,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禽流感病毒能否人传人,还只是由动物传给人?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目前流行的说法认为,禽流感还不能人传人,原因是虽然有人被感染,但是患者的气管却没有被感染,上呼吸道也没有被感染,病毒只存在于肺中,即使上呼吸道遇到病毒也不易被感染,而且病毒不易被咳出。但此次,他们的研究却推翻了这个说法。
  ▲我国对禽流感研究日益领先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对禽流感疫情和病毒变异给予高度关注。许多专家也预测大爆发的不可避免。但是,医药界对禽流感治疗药物的研发并无大的进展,研究焦点多在关注病毒变异,以及与人体内的受体的结合。因为如果病毒变异到一定程度可以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而人体对此病毒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这就具备了新的禽流感大爆发的条件。而目前研发的疫苗对将来疫情爆发时的进一步变异的病毒可能并无预防作用。
  我国在禽流感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令国际学术界瞩目。以顾江教授课题组为例,他们在研究SARS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时就有许多重要发现,包括进行了世界上最多的尸体解剖,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SARS人体组织标本库,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医学杂志上,包括《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AMA》、《FASEBJournal》、《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等,现在这一课题组又在禽流感的病理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几年来,该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已有十几篇高水平论文发表在国际医学杂志上,总影响因子超过110。我国在新发传染病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渐趋明朗,我国科学家对预防新发传染病爆发做出的重大贡献正在得到世界学术界的认同。
  ▲系列研究成果受关注
  目前全世界201例禽流感死亡病例中,总共做了8例尸检。我国有25例禽流感感染者,其中16例死亡。顾江教授的研究小组在卫生部应急办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寻找到两例于2005年年底死于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尸体,并进行了尸检和深入细致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其中一例尸体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即是一位24岁的怀孕妇女,4个月的胎儿死在腹中。顾江教授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对死于禽流感的怀孕妇女和其腹中胎儿进行尸体解剖的,受到的关注自然不言而喻。”
  在这项研究中,顾江教授的研究小组把一些原有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创新性地应用于这项研究中,如分子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RT-PCR、NASBA等技术,从多个角度证明这种病毒是否存在于组织中,定位它在哪个细胞,并反复详细的检测,确立证明反应的特异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除了研究方法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研究成果的创新。他们发现人患禽流感不仅引起肺部感染,还是多器官全身性疾病,另外他们还发现受感染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者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驻日内瓦发言人Gregory Hartl对H5N1病毒能通过胎盘的发现做出评论,他说“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人传人还有所不同,因为母体与胎儿是一个功能整体,以这种方式传播并不意味着因病毒变异而引起的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能力的增强。”顾江教授指出,这一发现说明禽流感病毒具有人传人的潜在能力,但不说明病毒已经发生了能引起在人间流行的变异。
  ▲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顾江教授总结说,这项研究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体内传播途径扩大了:不仅是肺部,大脑、消化道、淋巴细胞、血液、体液、胎儿等都有侵袭,比原来知道的要严重,同时粪便、血液等也是传染源,这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示处理、防护及治疗上要高度注意。在治疗方面,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和随后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会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但是,这一研究并不能说明禽流感的大流行迫在眉睫。他补充,这一研究只是揭示出已经存在但不为人知的事实,不能作为禽流感流行趋势变化的证据。当然,禽流感带给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顾江教授强调,我们的研究还说明,目前医学界对人患禽流感的发病机制还知之甚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对禽流感的研究不能停步。政府应对这一研究充分重视,并加大对禽流感研究的支持力度。他表示,目前这项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希望不久能获得更多有意义的成果,帮助减少将来禽流感爆发可能带给人类的灾害。
   中国医药报记者 白毅
  ▲发现详解
  发现之一:人患禽流感不只造成肺部感染。
  该研究一方面支持了“禽流感病毒存在于人的肺部”这一论断,并且进一步弄清楚是肺部的二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感染,另一方面也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仅存在于人的肺部,上呼吸道气管的上皮细胞都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存在,并且感染的很厉害,从而推翻了以往认为“H5N1病毒不存在于气管中,上呼吸道细胞即使接触到该病毒也不能被感染,所以没有形成禽流感在人类的大爆发”的理论。此外,病毒是由受体进入细胞内,他们对禽流感病毒受体进行研究发现,被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分布与其受体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人们之前关于禽流感病毒受体的认识是有误的,至少是不完全的。因为不是所有带受体的细胞都被感染,也不是所有被感染的细胞都有受体。因此显而易见,可能目前常规应用的检测这种受体的方法不准确,或者禽流感病毒还有其它的至今不为人知的侵犯细胞的机制。
  该研究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序列在肠道中存在,而不只是肺部感染,是全身性的感染。而发现消化道感染的意义在于,这些患者大多存在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恶心等,以前认为是缺氧、发烧造成的,而没有认识到是病毒本身引起。此外,以前的研究还发现,患者的粪便中也带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因此,消化道和粪便的排出物,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还存在于人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中,并且感染得很厉害。治疗禽流感患者的医生普遍反映患者情绪烦躁,对治疗不配合。而该研究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患者态度不好或者压力大、呼吸困难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病毒侵袭了大脑所出现的神经症状。同时,他们最近发现,周围神经元也受到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
  发现之二:H5N1型禽流感病毒可穿过胎盘
  此发现也是最具新闻性的发现在于,孕妇的胎盘中也有病毒,且胎儿也被感染。胎儿的肺中存在大量H5N1型禽流感病毒,说明这个病毒可以穿过胎盘屏障传染给胎儿。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也是研究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要原因。因为胎儿在母亲腹中是不喘气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病毒不可能从呼吸道进入,而是通过血液扩散的。胎儿不可能直接与病原接触,只能是通过母婴传播,从而确立了从母亲传染给胎儿的证据。其重要性在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确凿的证据能证明禽流感病毒可以人传人。但是,此次研究却证明这个传播途径是可能的。该病毒有传染胎儿的能力,就很可能有传染新生儿、儿童和成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出生后的人有更强的抵抗力,受体也可能有些变化,且与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密切程度和接触的病毒量都有所减低,但传播原理是相通的。
  ▲特别说明
  对于国外媒体所报道的“发明了一种能够检测感染者组织中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新技术”,顾江教授给予了更正性的特别说明。他说,《柳叶刀》在刊登研究论文的同期配发的社论中提到他们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赞扬了他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但并不是说这是新发明的技术。这些技术原本就已经存在,这项研究只是把它们首次成功地用于禽流感研究中。他举例说,比如以往做禽流感病毒研究必须在P3实验室内进行,而我们现在做这一研究则不用这么复杂,一般实验室就可以进行,因为病毒已经被固定和灭活了,他们用的方法可以检测到固定后的病毒序列和病毒抗原。
  ▲意外收获
  “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对胎儿的尸检发现肺部感染很多。”病毒感染靶细胞必须借助受体。顾江教授指出,胎儿不与外界换气而为什么肺部感染很多,说明他肺部有受体。病毒穿过胎盘后,通过血液循环与胎儿肺内受体接触,感染肺脏。此外,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胎儿肺部中许多细胞被感染,但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胎儿的肺部却基本正常,没有什么损伤,而胎儿母亲的肺部却损伤得非常严重,但病毒并不是很多。这一现象说明可能不是病毒直接造成的损伤,而是间接的经过免疫反应带来的损伤。胎儿肺部没有损伤是因为胎儿没有能力进行免疫反应,以前有个理论叫“细胞因子风暴”,即感染病毒后引起免疫系统反应增强和紊乱,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我们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
作者: 2007-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