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流行病与传染病

单个病毒微粒也有可能传染疾病

来源:网易探索
摘要:单个病毒微粒能导致感染和疾病。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关于昆虫幼虫的实验性研究已经表明:一颗病毒微粒,在理论上足以导致感染和随后的疾病。一个病毒群体通常由病毒微粒的许多变体组成。为了研究病毒微粒是否可能独自导致彼此间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单个病毒微粒能导致感染和疾病?目前为止,可靠的证据似乎还是欠缺的。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关于昆虫幼虫的实验性研究已经表明:一颗病毒微粒,在理论上足以导致感染和随后的疾病。  

一个病毒群体通常由病毒微粒的许多变体组成。为了研究病毒微粒是否可能独自导致彼此间感染。因此,实验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个别地挑出了两颗“标识”的病毒变体微粒。他们提供了一个(毛虫)寄主群给两颗变体。  

实验表明:在少量的病毒微粒情况下,导致20%的寄主群被感染,寄主群中的大部分(86%)被单个病毒基因型所感染。相反,在大量的病毒微粒情况下会导致几乎99%寄主群被感染。大部分的寄主群被两种类型的病毒感染,仅仅14%被两种变体中的一种所感染。  

假设每颗病毒微粒能独立远离其它病毒微粒进行活动。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概率模型。这个模型预测到多少不同病毒微粒的能导致感染,多少不同的病毒基因型目前存在于被感染的寄主群中。例如植物、昆虫和人类。这个易受感染的昆虫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缘于此可以推断病毒微粒是可以独立作用的,一颗单个病毒微粒足可以导致感染或疾病。  

如果仅有少数能导致感染的病毒微粒,那么病毒微粒的数目就决定寄主群内存在的差异性的程度。这是个重要的发现,因为在病毒变体中的相互作用,例如,竞争、交换基因信息,决定疾病与病毒的发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是否病毒一定是可独立作用于寄主群的个体,还不明确;是否病毒群相互作用导致感染,也不明确。同时是否能独自作用于人类,也未知,但是这个研究表明有这个可能性。  

这个研究结果目前公布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上。  
作者: 2009-3-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