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检验与超声影像

长春应化所在病毒样颗粒荧光示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摘要: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宏达课题组在病毒样颗粒示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2011,7,1212-1218)上,并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脏疾病(包括人类肝脏),并导致炎症称为肝炎,也称为“血清性肝炎”,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

点击显示 收起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宏达课题组在病毒样颗粒示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2011,  7,  1212-1218)上,  并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脏疾病(包括人类肝脏),并导致炎症称为肝炎,也称为“血清性肝炎”,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大约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还有3.5亿的慢性病毒携带者。到目前为止,乙肝病毒(HBV)在感染机制和细胞内运动仍然存在大量的疑问。由于其医学的重要性,乙肝一直被用来作为模型系统,以了解病毒进入机制。

长春应化所研究人员用单粒子成像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模型的单个包膜病毒样颗粒入侵细胞机制。利用荧光指示剂来监测HBsAg病毒样颗粒,研究了病毒样颗粒进入细胞的途径和细胞内运动;观测了单个HBsAg病毒样粒子进入细胞的过程,并通过各种抑制剂研究表明:HBsAg病毒样粒子入侵细胞是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而不是通过细胞表面进行膜融合;通过示踪活细胞中的单个病毒样粒子,发现HBsAg在细胞中运动依赖微丝,而不是依赖微管,并定量的研究了胞内运动的速度。

该研究结果对理解和确定真实病毒粒子运动与相关蛋白之间作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等资助。
作者: 2011-6-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