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精神心理疾病

精神障碍可引起心血管症状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8年02月25日新华网王小姐前几个月换了一份销售工作后,每天都需与各类客户接触,应付着各种各样的状况,精神压力非常大。做了1个多月后,王小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时常发现自己胸闷气促,她想想自己家里并没有心脏病的......

点击显示 收起

2008年02月25日 新华网 王小姐前几个月换了一份销售工作后,每天都需与各类客户接触,应付着各种各样的状况,精神压力非常大。做了1个多月后,王小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时常发现自己胸闷气促,她想想自己家里并没有心脏病的家族史,但这些时常发生的胸闷让她十分担心,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些心血管症状并非是心脏病引起的,而是源于工作压力给她带来的精神障碍。经过与心理科医生的交流、并服用了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后,王小姐的胸闷气促情况就很少发生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指出,国内对门诊两年内连续就诊的1673例病人做调查,按WHO的诊断标准,在这些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为9.7%,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有84.1%被诊为内科疾病。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引起心血管症状的疾病。

一、心脏神经症

1. 自觉心悸、异搏感、重搏感,但实际并无心律失常

2. 与劳累无关的胸闷气促,往往喜用深呼吸来缓解,大多发生于安静或休息或情绪紧张时,夜间多见,常以惊恐发作形式就诊于急症治疗。

3. 胸前区针刺样或慢性钝痛,常可反复出现,且与劳累无关,休息安静时多见,与情绪紧张有关,患者往往可在左侧Ⅱ、Ⅲ、Ⅳ胸肋关节处找到固定的压痛点。

4. 各种早搏,但无器官性心脏病背景,患者往往有其性格特征,常与睡眠障碍、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紧张、抑郁、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关。

5. 无病因可查非持续性的平行性室性心动过速。

6. 非持续性的Ⅰ°、Ⅱ °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与迷走张力过高有关)。

7. 特发性房颤--患者常见无器质性心脏病背景,亦无心房扩大的依据,患者肺静脉进入左房处往往有先天性折返通道的存在,发作前可能与内外环境失衡或不良社会心理因素诱发心脏电生理紊乱激活微折返通道而产生房颤。

二、心脏β受体高敏症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常伴心悸、胸闷、胸痛等非特异性心脏主观症状,心电图往往有ST段和T波异常,而且常与心率快慢相关,因此运动试验大多呈阳性。患者除特有的性格特征外往往有抑郁或焦虑的背景或有家族史,此症状与儿茶酚胺作用于高敏的心脏β受体而引起心室除极和复极向量改变有关。

  三、心脏X综合征

可有劳累性胸痛,心电图或运动试验阳性,硝酸甘油有时有效,同位素心肌显像呈阳性结果,麦角胺不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冠脉造影则为阴性。青中年女性多见,一般预后良好,发病原因与冠脉小分枝的痉挛有关,其背景往往存在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因素。

四、功能性二尖瓣脱垂

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由于腱索等结缔组织发育不全或异常,往往在情绪紧张激动时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导致二尖瓣脱垂,发作时可有胸闷、胸痛、心尖区或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或喀喇音或心电图ST-T异常,大多在成年后消失。

五、心脏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检查时常见J点压低或抬高,与心室提早复极有关,容易被误判为ST段的抬高或压低,心脏交感神经亢进是常见原因,有些呈家族性共存现象。

徐教授说,冠心病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常见的类型为焦虑和抑郁,并且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应早期识别、早期诊治。

以"心血管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在门诊也很常见,其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抑郁、焦虑或躯体化障碍。此类患者应考虑到精神问题,避免钻进"躯体疾病"的死胡同,导致误诊、误治。

医生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利用科学的依据诊治疾病,避免医源性的"情感障碍"的发生。
作者: 2008-2-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