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肝胆病

复旦大学Hepatology乙肝研究新成果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揭示了IFN-α在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中治疗无效的原因,证实HBV通过抑制importin-α5和蛋白激酶C-δ(proteinkinaseC-δ,PKC-δ),削弱了IFN-α诱导的STAT激活。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副院长袁正宏(ZhenghongYuan)教授。其主要从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揭示了IFN-α在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中治疗无效的原因,证实HBV通过抑制importin-α5和蛋白激酶C-δ(protein kinase C-δ,PKC-δ),削弱了IFN-α诱导的STAT激活。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5日的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副院长袁正宏(Zhenghong Yuan)教授。其主要从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和主要人员近年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华医学一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各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我国是乙肝大国,HBsAg携带率达8-15%,而慢性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刻不容缓。

IFN-α是被FDA最早批准的用于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然而目前IFN-α治疗对于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疗效不佳。近期的数据表明HBV已进化出一些策略,阻断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STAT1)核转移,限制了IFN-α诱导的细胞抗病毒反应。然而,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阐明。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人类肝细胞系中,HBV聚合酶(Pol)表达抑制了IFN 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 诱导,导致了IFN-α抗病毒活性减弱。研究人员证实,Pol异位表达抑制了IFN-α诱导的STAT1 Ser 727位点磷酸化和STAT1/2核聚集,而STAT1 Tyr701位点磷酸化和STAT1-STAT2异二聚体形成则不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Pol与PKC-δ的催化域发生了相互作用,破坏了PKC-δ磷酸化以及与STAT1的结合,导致了STAT1 Ser727磷酸化抑制。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Pol通过竞争性结合招募STAT1/2的importin-α5区域,干扰了STAT1/2核易位。截短分析表明,Pol的末端蛋白和RNase H结构域能够分别与PKC-δ和importin-α5结合,负责抑制IFN-α信号。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HBV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证实了STAT1和PKC-δ磷酸化抑制,并在来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活检的HBV细胞中观察到IFN-α诱导的STAT1/2核转移受到阻断。 

这些结果证实了Pol在HBV介导的IFN-α信号拮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HBV 抵制IFN治疗,维持HBV持续存在的一个可能的分子机制。

(生物通:何嫱)

作者: 2013-2-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