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老年医学

活体脑功能成像检测早老性痴呆症获进展

来源:科学时报
摘要:但多年以来,一直缺乏活体患者脑组织中鉴别该斑块的方法。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可活体、动态、定量观察体内活性物质功能性变化的最先进核医学仪器,而该仪器成功应用的关键是发展针对生物靶点的特异性探针。在疾病早期阶段,早老性痴呆的许多病变相当轻微,如果此时能够通过扫描显像以检测出早期形成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早老性痴呆症(简称AD)是困扰现代社会的重大脑部疾病。专家认为,大脑的淀粉样斑块沉积是早老性痴呆的特征性病变。但多年以来,一直缺乏活体患者脑组织中鉴别该斑块的方法。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只能通过患者去世后进行尸检脑组织检查来确诊。现在,科研人员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对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可活体、动态、定量观察体内活性物质功能性变化的最先进核医学仪器,而该仪器成功应用的关键是发展针对生物靶点的特异性探针。在疾病早期阶段,早老性痴呆的许多病变相当轻微,如果此时能够通过扫描显像以检测出早期形成的斑块,不但可以尽早开始治疗,而且也可能在发生实质性损伤之前延缓或者终止斑块形成。

  

在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研究员尹端沚领导的放射性新药研究小组开展了针对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放射性新药研究。该工作克服了国际上使用AD转基因小鼠的不足,首次使用苯并噻唑类结构化合物探针和micro-PET成像设备,观察到了探针在活体模型大鼠脑内和斑块的特异性结合现象。同时,使用micro-PET设备研究了该探针在大鼠体内的药理行为。模型鼠与正常大鼠体内实验表明,该探针能快速入脑,并能与模型大鼠脑内的淀粉样蛋白特异性结合;而在对照大鼠脑内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结合现象。

  

有关专家认为,该实验的成功一方面为其走向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先进的micro-PET设备在我国新药研究和生命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2008-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