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Wilms瘤1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作用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448-4527(广州)为了探讨Wilms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研究者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ng/ml)、IL-1α+抗WT1中和抗体(......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11月22日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 Vol.21 No.8 P.448-452 7 (广州)为了探讨Wilms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研究者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 ng/ml)、IL-1α+抗WT1中和抗体(10 μg/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观察TEC的形态变化及免疫学特征。采用RT-PCR检测各组TEC中WT1及α-SMA的表达。结果经IL-1α掺入培养5 d后,体外培养的TEC形态特征趋于成纤维细胞化,细胞拉长、梭形变,失去原有的呈铺路石样的生长方式。电镜下细胞极性丧失,表面微绒毛消失。正常情况下,成年TEC不表达WT1。经IL-1α掺入培养1 d后,TEC重新表达WT1,同时伴有α-SMA的表达,3 d后WT1表达消失,呈一过性特征,而α-SMA的表达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培养中掺入抗WT1抗体以中和WT1基因产物后,尽管仍给予IL-1α刺激,TEC大都保持原有特征不变,α-SMA及WT1 mRNA仅呈微弱表达。可见高浓度IL-1α可导致TE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在TEC的转分化过程中,WT1基因的重新、一过性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成年TEC重新获得WT1表达,可能是其发生转分化的内在启动机制。体外中和WT1的基因产物可明显抑制TEC的转分化进程,并可能籍此影响肾脏的纤维化发生。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