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裴端卿教授最新文章解析重要转录因子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再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转录辅助因子:p300的一个新作用机制——p300能够通过homeobox结构域增强Nanog的转录激活活性。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裴端卿博士,其早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再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转录辅助因子:p300的一个新作用机制——p300能够通过homeobox结构域增强Nanog的转录激活活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裴端卿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蛋白质在正常与癌细胞里的运送机制;2.EGFR  的信号传导机制与肺癌;3.干细胞的全能性调控机制。

胚胎干细胞(ES细胞)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来维持其多能性,很多转录因子共同调控着E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Nanog就是其中之一,然而Nanog维持ES细胞多能性的机制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p300与Nanog的转录激活活性之间的关系,p300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转录辅助因子,与许多转录因子共同作用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很多调控通路,比如当DNA发生损伤时,p300结合并且乙酰化p53蛋白,并且调控着p53的转录激活活性及其介导的生长阻滞和凋亡。

研究人员通过在细胞中共转Nanog(或突变体)及报告基因和p300发现,p300能够增强Nanog的转录激活活性,进一步地,研究人员构建了各种Nanog的缺失和嵌合突变体,得到p300通过Nanog的homeobox区而不是转录激活区来调节其活性。这一研究从ES细胞出发,探索了一种可能的Nanog被p300调控的分子机制。更进一步的实验还有待进行,例如p300是否能够乙酰化Nanog,对Nanog调控的下游基因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裴端卿研究组在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今年其研究组还在JBC上发表文章,创建了一类新的iPS细胞系,他们从西藏微型猪的胚胎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再用逆转录病毒将转录因子导入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诱导了猪的iPS细胞系。

到目前为止,成功建立的iPS细胞系有来自小鼠的,大鼠的,人类的以及猴子的。尚没有其他物种的iPS细胞系成功建立,而近期,裴端卿教授打破了这一常规,他建立了西藏微型猪的iPS细胞系。研究人员将慢病毒感染胚胎成纤维细胞16天后,获得了iPS细胞,他们发现,相比小鼠和大鼠的iPS细胞,猪的iPS细胞的特征与人类的胚胎干细胞更吻合。

小鼠和大鼠的iPS系已经建立,并用于实验室的研究中,但是小鼠和大鼠的体型大小,生理学特性以及寿命都与人类有很大差异。相对而言,猪在生理上与人的差异要小些,建立猪的iPS系更有利于研究人类的疾病和建立有效的治疗模式。



(生物通:万纹)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