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人和人不同是“垃圾DNA”决定的

来源:成都商报
摘要:生命的蓝图并非都与基因序列有关。现在研究人员们终于确定,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垃圾的DNA,才是人和人不同的原因。传统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基因是指,一段能够最终形成蛋白质或者说“编码某种蛋白质”的DNA序列。然而,各基因之间还存在有大片大片不能制造蛋白质的DNA序列,即“非编码基因”。...

点击显示 收起

生命的蓝图并非都与基因序列有关。现在研究人员们终于确定,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垃圾的DNA,才是人和人不同的原因。



传统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基因是指,一段能够最终形成蛋白质或者说“编码某种蛋白质”的DNA序列。然而,各基因之间还存在有大片大片不能制造蛋白质的DNA序列,即“非编码基因”。很长一段时间内生物学家们认为,既然所有具体的生理功能都要由蛋白质来完成,那么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应该是没用的,是“垃圾DNA”。但人类遗传信息中约有98%的信息都是由这些“垃圾DNA”形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遗传学家迈克尔·斯奈德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99%的基因都是相似的,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实际上由非编码DNA来决定。



斯奈德和来自德国海德尔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简·科贝尔教授一起主持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传递遗传信息的转录因子在不同人身上发生作用的位置不同。转录因子蛋白粘附在非编码DNA的生长链上,影响着临近的基因生产蛋白质,并在不同个体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



斯奈德还表示,虽然基因突变会引起一种蛋白质的形状和功能的变化,但“垃圾DNA”却更易对人产生微妙影响,也更容易被传递到下一代。



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凯丽·弗雷泽表示,这些新的研究解释了某些疾病的发病原理。比如我们在寻找疾病致病基因时,常常发现这些提高患病风险的变异不是发生在基因上,而是离基因很远。比如增加心脏病60%风险的基因突变不是在某个基因上,而是在非编码DNA上。(杨筱亦编译)
作者: 2010-3-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