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遗传发育所基因新功能化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
摘要:众所周知,基因加倍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什么大多数加倍后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而只有少数加倍后的拷贝被保留了下来并形成新的功能呢。进化生物学家们曾提出了两个模型试图解释新功能的起源,一是MutationDuringNon-functionality(MDN)模型,认为新功能是在原本没有该项功能的基因通过加倍逐渐累积突变......

点击显示 收起

众所周知,基因加倍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什么大多数加倍后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而只有少数加倍后的拷贝被保留了下来并形成新的功能呢?进化生物学家们曾提出了两个模型试图解释新功能的起源,一是Mutation  During  Non-functionality  (MDN)模型,认为新功能是在原本没有该项功能的基因通过加倍逐渐累积突变而来的;另一个模型叫Escape  from  Adaptive  Conflict  (EAC),认为新功能起源于某些原本具有双功能的基因,在新的环境压力下双功能中原本无足轻重的一个功能受到自然选择得到强化,但这种强化导致对老功能的弱化因而产生适应性冲突。基因倍增解除了这种冲突,并为各拷贝对新、老功能分别进行强化铺平了道路。由于很多蛋白具有主要功能以外的副功能,EAC被认为是基因新功能化的一个普遍的机制,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备的例子证实EAC模型的适用性。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良标实验室的邓成和同行通过对鱼类III型抗冻蛋白起源的研究,阐明了原本存在于唾液酸合成酶(SAS)C-末端的微弱的冰晶结合能力,是如何通过SAS基因倍增及N-端结构域的删除而消除了SAS基因内部唾液酸合成功能和冰晶结合功能之间的冲突,并在几千万年前海洋冰冻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化出具有降低体液冰点功能的III型抗冻蛋白。



本项研究第一次用完整的实验数据表明了EAC是新功能起源的重要机制。EAC机制的确立对解释新基因的起源过程和原始驱动力,以及深刻了解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作者: 2010-1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