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中国人天生能“吃苦”

来源:齐鲁晚报
摘要:你知道中国人比世界上的其他人更能“吃苦”吗。能够支持这种论断的,不是中国人任劳任怨当房奴,也不是挨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而是一种叫做“TAS2R16”的基因。复旦大学的李辉博士正在做一项很“穿越”的工作,把他正在研究的“TAS2R16”基因,和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农氏联系起来。在显微镜下,“TAS2R16”......

点击显示 收起

你知道中国人比世界上的其他人更能“吃苦”吗?



能够支持这种论断的,不是中国人任劳任怨当房奴,也不是挨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而是一种叫做“TAS2R16”的基因。



复旦大学的李辉博士正在做一项很“穿越”的工作,把他正在研究的“TAS2R16”基因,和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农氏联系起来。



在显微镜下,“TAS2R16”基因只是DNA双螺旋上的一个片段,但这里面隐含的遗传密码,却记录了有关神农氏的秘密,有关我们的祖先,在五六千年前如何逃离大饥荒的秘密。



五六千年前,会“吃苦”才能活下来



姑且,我们把生活在五六千年前的神农氏,当作那个大饥荒时代的一位部落首领。



现在,这位部落首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部落人口在增加,而族人扛回的猎物却越来越少。缺少食物,又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神农氏只得带头尝试各类食物。



部落族人在嚼食植物时,发现一些带有特殊苦味的植物有毒,便不去碰它们。那些对苦味不敏感的族人,最后中毒而死。优胜劣汰后幸存者们在他们的舌尖,留下了特殊的苦味基因,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国人身上。



这种苦味基因在多年前被美国学者发现,被命名为TAS2R16基因,对毒性的识别力最强。李辉是一位人类学家,是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他的团队对中国人的苦味味觉进行调查研究,借以了解自然选择的“力量”。



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普遍对苦味有极强的识别能力。在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的分析中,



证实了中国人  身  上  的TAS2R16基因,是在五六千年前经历过自然选择固定下来的。李辉博士称,这一发现证实了神农传说中的情景。



传说中,神农氏最终从野草中辨识出可食用的谷物,还有各种草药。而这一时期正是古代中国人从采集、渔猎转向农耕的时代。他们抛弃了有毒的物种,保留有用的农作物,进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李辉的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著名的生物学杂志《人类生物学》上。



“姓曹的,复旦大学喊你回去验DNA”



人类学家对人类基因研究的深入,当然不是为了证实神话传说,而是为了找出人类的发展轨迹。



根据科学家观点,人类的祖先们从非洲东部出发,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从西亚走到东南亚地区,最终从南方进入了中国大陆,成为今天中国人的祖先。2001年,李辉的团队做了1200多个中国人的DNA检测。“基因显示,他们都是属于从非洲出来的三个小分支的。”



而李辉团队做的最著名的一次DNA比对,是关于曹操的。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但墓穴面目全非、骸骨残破不全,真假之辩愈演愈烈。2010年1月,复旦大学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用DNA技术解答“曹操墓”真伪之争。



“姓曹的,复旦大学喊你回去验DNA!”有网友如此戏谑。但在李辉眼里,这绝不是什么无厘头的学术研究。



李辉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他自己抽血作DNA检测,发现自己的Y染色体是01型。这种01型Y染色体的根子是在北部湾、海南以西的地区,一万多年前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8000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李辉家族的迁移史,就从这条Y染色体上找出了答案。



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平房里,大大小小的冰箱摆满了走廊。冰箱里面,是人类学家花了近20年时间收集的20多万个中国人的DNA样本。这些DNA样本,全来自于男性。



这20多万个样本,怎样涵盖中国人的迁移信息呢?李辉解释,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起源时,只要研究Y染色体和线粒体两种DNA序列,女性只有线粒体,而男性兼有Y染色体和线粒体,为了节省成本,只需要采集男性的样本就可以。



“我们已经把全中国所有男人的Y染色体都搞清楚了。”李辉说,每个家族都可以找到一个独特的SNP(单核苷酸多态)。在人类繁殖过程中,Y染色体永远是父子相传的,男性有着与父系祖先相同的基因密码,子代能完整地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而不受混血影响。中国人有几千、几万个类型,每个人在哪个点上,往上一追溯的话,经历过什么地方,怎样发展,就都确切了。



至于检测的方法,其实只需抽取2毫升血液即可。



食品添加剂会导致基因变异吗?



至于从“非洲人”进化到“中国人”的长征,当然不会只是迈开两条腿那么简单。



根据人类学家的说法,“非洲人”变成“中国人”的话,如果皮肤颜色不变浅的话,不仅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非洲人在一路向北的过程中,面临着光照减少的环境压力。在紫外线照射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不能形成维生素D,影响了对钙质的吸收,最终会因患软骨病被淘汰。而深色皮肤内的黑色素会阻挡紫外线的照射,肯定无法适应北方的环境。“北方的人类群体皮肤必须变白,不变白就会死掉。”李辉说。



但是今天,我们不会看到一位非洲人在北京生活,会因缺钙有生命危险。李辉解释道:“因为今天的食物大大丰富了,多吃点蔬菜、钙片,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但丰富的食物,也意味着丰富的食品添加剂。李辉认为,人造食品添加剂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但会不会导致人类新一轮的进化还很难说,“但是食品添加剂一旦造成部分人的死亡或者不育,那就一定会在基因上留下印记。”
作者: 2011-7-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