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对基因下药”值得期待

来源:大众日报
摘要:”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山东分中心揭牌仪式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个体化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上说。个体化药物治疗是以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差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据周宏灏教授介绍,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主要缘于外界环境因素改变和机体本身的遗传变异,其中遗......

点击显示 收起

  “与传统千篇一律的\"经验型\"用药相比,根据病人个体的遗传结构差异,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将成为新的理想治病模式。”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山东分中心揭牌仪式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个体化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上说。



  个体化药物治疗是以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差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据周宏灏教授介绍,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主要缘于外界环境因素改变和机体本身的遗传变异,其中遗传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通俗解释是,根据病人的基因结构信息,针对不同个体选择药物,制定治疗方案,确定最适合病人的用药剂量,最大限度地预测药物疗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治疗的医疗风险及毒副作用。



  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药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瑞臣教授介绍,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普遍凭以往经验,一开始先用普适、常规剂量,个体间的差别难以体现。由于基因的差异,人体对药物敏感程度的反映也会各不相同,大多数人可能反映对药物有效,对少数人要么会发生毒性作用,要么会表现出达不到反应所需的剂量。



  “这就如同喝酒一样,同桌十几人,都按一个标准喝下,有的人酒量很大,没有任何反应,有的人则有可能会受不了,对酒精过敏。”郭瑞臣解释。



  郭瑞臣教授认为,个体化治疗就是要在病人获得诊断和治疗方案之前,利用先进的分子检测技术,了解其基因对某种药物敏感与否,直接有针对性地选择准确的用药种类、剂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而且免除了医生在治疗时的“试误”过程,减少患者调整用药的次数和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子靶药物治疗、激素受体测试等新治疗手段的出现,正是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成功实践。这种理想的新治疗模式为:病人随身携带一张存储着与药物代谢及疗效相关的基因芯片,医生据此精确用药,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对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意义重大。



  个体化治疗作为医学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值得期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余之刚教授认为,虽然已经拿到了全人类基因图谱,但对于当前的医学发展水平来说,却无异于一本“九阴真经”,要对每个基因的功能有全面、正确的解释,需要人类对人体基因组功能研究的推进,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读懂”。如:关于癌症病人术后是否还需要化疗的问题,国外通常采用21基因检测法,来判定肿瘤细胞是否敏感,但这一作法并没有被纳入目前国际公认的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权威机构临床实践指南中,原因之一是其检测准确性尚不够理想,二是检测费用太高,一次约需花费4000美元。



  同时,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大众化推广仍面临两个困难:首先是对医生的水平要求更高,同时研究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位点信息;其次,最关键的是如何让患者普遍接受这种新的治疗方式、从中得到实惠,这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 2011-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