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麻醉科

针药复合麻醉为开颅术“护航”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5年09月29日(健康报网)5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均炉副教授主持的《开颅术穴位刺激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项目,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强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既发......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9月29日 (健康报网) 5 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均炉副教授主持的《开颅术穴位刺激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项目,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强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既发挥了针刺麻醉的作用,又有穴位降压与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该创新成果已于近日获200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一等奖。

手术期控制性降压是开颅手术中控制和减少手术出血的有效措施,常用方法是术中加大异氟醚吸入浓度产生控制性低血压,但单纯采用异氟醚降压仍存在一些问题,且吸入高浓度异氟醚有颅内压增高的危险。针刺麻醉是通过对人体的某些穴位进行刺激使痛觉迟钝或消失,达到手术要求的一种特殊麻醉方法,虽然针麻开颅在中国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但还存在镇痛不全等缺点。

针药复合麻醉的出现使上述难题得到解决。研究人员对33位神经外科病人分离切除肿瘤时加大异氟醚吸入浓度实施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42位脑瘤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异氟醚实施控制性降压,并在过程中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颈内静脉球部逆行穿刺、血管超声技术及HANS穴位电刺激等技术。动态监测一系列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维持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所需异氟醚吸入浓度减少,减少幅度达31%~42%,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要比单纯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更为轻微。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迅速,节律平稳,苏醒也快。

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田玉科教授主持的专家鉴定组认为,该研究填补了穴位刺激复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开颅手术领域研究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9-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