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小儿科

极早产儿帕利珠单抗注射2次才达到最佳浓度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114:e554-e556)上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极早产婴儿在给予首剂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后不能达到最佳的血浆保护浓度,而只有再给一次药后才能达到最佳水平。Stroger医院的吴(Shou-YienWu)向路透社记者评论说,帕利珠单抗预防高危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极其有效,也很有成本效用性。而极早产婴儿在出生早期对......

点击显示 收起

研究人员在11月《儿科学》杂志电子版(Pediatrics 2004;114:e554-e556)上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极早产婴儿在给予首剂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后不能达到最佳的血浆保护浓度,而只有再给一次药后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第一作者、美国芝加哥库克县John H. Stroger医院的吴(Shou-Yien Wu)向路透社记者评论说,帕利珠单抗预防高危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极其有效,也很有成本效用性。而极早产婴儿在出生早期对重度RAV感染最为敏感,但还缺乏帕利珠单抗预防性用于这种儿童的研究。为此,他们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试验,以检查极早产婴儿达到的最低血浆帕利珠单抗水平是否与较大婴儿一样。

他们用帕利珠单抗15 mg/kg肌内注射共治疗了24名孕龄24-30周之间、平均体重928克的婴儿,在生后一个月时一次,以后在RSV季节后4周一次。首次注射的两周后,71%的婴儿血浆最低帕利珠单抗浓度达到了最佳保护水平(大于或等于40 mg/mL)。但这些早产儿的血浆帕利珠单抗浓度逐渐下降,在4周时的第二次注射前只有23%的婴儿还在最佳浓度范围内。作者指出,这一结论与在较大、较重早产儿中报告的结果不同,后者中在第二次注射前有66%达到最佳浓度。

研究者猜测,本研究中有77%的婴儿在首次注射后未达到足够浓度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出生早期体重迅速增加,或者是他们的高代谢状态。这些血浆帕利珠单抗最低浓度低的儿童在两次注射之间体重增长比浓度增高的儿童更明显。

“在我们的研究中,早产婴儿在第二次注射后保持了较高的治疗水平”,吴说。本研究表明“如果极早产婴儿出院前只接受了一次帕利珠单抗注射――象其他儿童通常的那样,可能有不少儿童不能达到最佳血浆水平”,他和同事写道,“第二次注射可能需要提前一点――大约在首次注射后3周时”,吴说,“特别是如果他们要出院回家的话”。他们指出,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精确定出极早产儿首次注射的最佳时间和两次注射之间的最佳间隔。

医业网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3-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