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消化系统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近年来,各国的研究报道表明,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然而,人们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IBS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对IBS的认识不很清楚,不同个体的表现也不完全一致,因此给IBS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各国的研究报道表明,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然而,人们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IBS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机制相互联系,在不同亚型、不同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对IBS的认识不很清楚,不同个体的表现也不完全一致,因此给IBS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期我们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吴开春教授在前不久于武汉召开的“腹泻高峰论坛”上讲解的IBS治疗进展进行全面介绍,希望对广大临床医生诊治IBS有所帮助。 ——编者按
  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进展,对IBS的治疗已由传统的针对终末靶器官——肠道为主的治疗转向包括精神行为治疗在内的调整脑-肠稳态的综合治疗。IBS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均因人而异,因此应进行个体化、循序渐进的综合性治疗,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三个方面。目前,常用药物有解痉药、促动力药、止泻药、通便药、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阿片肽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需要重视的是,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是治疗的基础。
  ■心理与饮食治疗不可忽视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催眠疗法、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行为,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以腹泻和腹痛症状为主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在饮食治疗中,应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对饮食中的食物种类进行认真评估,尽量避免敏感、产气、高脂肪等易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扁豆、卷心菜、洋葱、葡萄干等属于产气食物,苹果汁、梨汁、葡萄汁可引起腹泻。对于便秘型患者,可在饮食中增加足够的纤维素,以助缓解便秘。
  ■针对显著症状选择治疗药物
  可用于IBS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在临床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显著症状选择一种或几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解痉药是IBS治疗中常用的一类药物。匹维溴胺是胃肠道高选择性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不良反应少。奥替溴胺具有类似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能降低肠管敏感性,缓解腹痛、腹胀,改善排便紊乱。曲美布汀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K+、Ca+等离子通道,具有抑制和兴奋平滑肌运动的双重作用,常用药物有舒丽启能。餐前服用抗胆碱能药物能缓解餐后出现的腹痛,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双环维林对胃肠道相对特异,全身副作用小。
  促动力药物能增加消化道的推进性运动,促进胃肠内容物顺行性转运。纳络酮通过抑制内源性鸦片活性从而促进结肠转运。西沙必利选择性作用于5-HT4受体,增加消化道的推进性收缩运动,但因存在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对老年或心脏病患者应慎用。另外,5-HT4  受体激动剂替加色罗曾被广泛应用,然而近来发现其存在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因此该药已经在美国暂停销售。
  止泻剂地芬诺酯和洛哌丁胺均可作用于肠壁阿片肽M受体,抑制肠环形或纵形肌收缩,减慢胃肠的传输过程,缓解腹泻。吸附性止泻药思密达具有双八面体蒙脱石组成的层状结构,可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和致病菌,有助于保护肠道黏膜、调整肠运动功能。
  通便药宜采用温和、不良反应少、适宜长期使用的缓泻药。临床常用甲基纤维素、欧车前子类、聚乙二醇4000及乳果糖等。刺激性和高渗性泻药的应用要慎重,因大黄、番泻叶等久用会使肠道自主运动功能减弱,加重便秘,因而在IBS治疗中不主张应用。
  对肠道运动增加、液体吸收减少、内脏痛阈值下降的患者,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阿洛司琼是国外应用最广泛的5-HT3拮抗剂,能延缓餐后早期结肠的运动和松弛结肠,具有缓解腹痛及腹部不适、减少排便次数、促进粪便成形的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雷莫司琼是一种新的治疗IBS的5-HT3拮抗剂。其他还有恩丹西酮及格拉司琼等。
  阿片肽激动剂具有缓解内脏痛觉的作用,κ受体激动剂非多托嗪无吗啡样中枢作用,不影响胃肠运动,是肠道感觉过敏而胃肠运动正常的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μ受体激动剂,如吗啡、杜冷丁等能够减慢胃肠道的运动。
  抗抑郁药对控制IBS症状有效,且与患者是否有抑郁症状无关。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三甲丙咪嗪、去甲咪嗪和阿米替林等直接作用于脑―肠轴而起到治疗作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新型的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比三环类药物要少。对伴有严重焦虑精神症状的IBS患者,可考虑与安定等抗焦虑药联合治疗。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能降低胃肠分泌和延迟胃肠转运,增加结肠感觉阈值,改善不适和疼痛,但由于价格和剂型等原因,其在IBS中的治疗作用还需进一步总结临床资料。
  此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九肽类似物利普安可以改善症状,对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或加重的症状有一定疗效。胆囊收缩素拮抗剂氯谷胺可选择性作用于消化系统,延长肠内容物通过时间。有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应用调整肠道菌群的胃肠微生态制剂可能对IBS的治疗有益。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也在临床广泛使用,对治疗IBS具有一定疗效。
   (吴开春)
  【相关链接】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涉及感染、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神经过敏、社会心理因素、脑-肠轴作用、免疫异常、激素变化等多种因素。
  ▲IBS诊断程序
  IBS的最新诊断标准是2006年提出的罗马Ⅲ标准。该标准是在Manning标准、Kruis标准、罗马Ⅱ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作出的修订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诊断IBS首先要详细采集病史,分析和把握临床特征,然后有步骤地进行检查,在谨慎地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做出诊断。对存在“报警症状和体征”,即有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便、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新近出现持续的大便习惯改变、与以往发作形式不同、症状逐步加重、有大肠癌家族史、年龄≥40岁者,应彻底查明病因。为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考虑选择下列检查:①血、尿、便常规、便隐血、便病原体等检查;②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沉检查;③消化内镜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④腹部B超检查;⑤其他如血沉、甲状腺功能检查、乳糖耐受试验等适用于IBS症状不典型而疑有其他疾病者。
作者: 2007-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