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脑血管相关

舒张功能不全的心功能衰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一直以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尚好,部分患者甚至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意大利的MicheleSenni博士就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变异较大,但平均能占到因心衰而住院的患者总人数的50%-55%。同EF值降低的心......

点击显示 收起

        一直以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尚好,部分患者甚至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在今年的WCC心衰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这一临床问题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意大利的Michele Senni博士就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变异较大,但平均能占到因心衰而住院的患者总人数的50%-55%。同EF值降低的心衰患者相比,其在临床特征上有以下一些特点,如高龄,女性患者比例较大,既往多有高血压病史,较少有心肌梗死病史等。在疾病的预后方面,两种类型的心衰患者有相似的再次入院率,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远期死亡率上略低。

        比利时Antwerp大学的Gilles W. De Keulenaer教授探讨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其中包括EF值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等特点,这一特征在相关的ESC指南上也有论及。Gilles W. De Keulenaer教授同时指出,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正常到心功能受损,到最终的心功能失代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EF值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动过速、舒张功能降低以及左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降低与前后负荷增加有关,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较多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后负荷增加同样导致了舒张功能受损,同时也导致了左室肥厚及主动脉弹性降低,以上几项因素也加剧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展。

        法国的Michel Komajda教授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及统计数据阐述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患者多为老年人,女性较多,既往多有高血压或房颤病史。这类患者较少使用对抗神经体液激活的药物如ACEI类及洋地黄制剂,而较多地应用了钙通道拮抗剂。造成此类患者未得到充分治疗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目前尚缺乏较大规模的临床随机试验来证实相关治疗对这一特殊心功能衰竭人群的获益。针对舒张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有EuroHeart Failure、ADHERE以及意大利及瑞典和芬兰等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陆续开展。

        英国的Alan Fraser教授介绍了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超声多普勒特点,但临床明确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人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通过肉眼判断EF值有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当EF值处于40%-50%的临界状态时,因此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相对更准确。舒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单一的EF值并不能全面反映左室功能,通常还应包含左室容积及收缩末左室容积等指标。心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降低患者的左室功能受损还表现在左室长轴缩短受损上。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是准确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的较好方法,实现了超声实时获取心肌各节段运动的全部信息。左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包括心肌驰张功能障碍和左心室顺应性下降两部分。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下降,心房收缩期流速峰值(A)升高,使E/A比值<1,心室腔硬度的增加则表现为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左心房压明显升高。左心房压增高可使二尖瓣提前开放,等容舒张时间缩短,二尖瓣跨瓣压差变大,E峰增高,A峰下降(E>A),二尖瓣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期(IVRT)缩短。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是目前评价左心舒张功能较敏感的指标,其与左室充盈压密切相关。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通过比较心房收缩时前向血流过二尖瓣的时间与回心血流通过肺静脉的时间的差异,来反映心室舒张功能情况。此外左房容积也是评价左室充盈压的精确指标。 

        与会专家最终一直认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当比重,其相对高龄,女性较多,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后负荷增加导致主动脉及左心室顺应性降低所致。其诊断目前尚缺乏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新型的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助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