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守住精神疾患第一线 社区医生需发挥优势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问题,提高精神健康水平。通常,精神病人发作之前多半有心理危机,如果医生和病人家属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或可预防精神疾患的发生和发作。在这一点上,社区医生可能比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的......

点击显示 收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问题,提高精神健康水平。

  通常,精神病人发作之前多半有心理危机,如果医生和病人家属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或可预防精神疾患的发生和发作。在这一点上,社区医生可能比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的医生更有优势,因为病人生活在社区里,在发病之前或早期,可直观地观察其心理状况,而病人到大医院看病时,多已到了晚期,单纯依靠心理治疗已很难奏效。因此,社区医生要发挥优势,站在阻击精神疾患的第一线!

  认知篇<<<

    精神障碍缘何而起

  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及某些典型的精神发育迟滞,都有遗传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患者亲属中,发生同类精神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并且血缘愈近,发病率愈高。

  素质因素是指一个人内在的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由于每个人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与质量不同,从而对外界刺激感受与耐受能力不同,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气质。而心理素质就是在气质基础上形成的性格,它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健康的心理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易使人产生精神障碍。

  生物性因素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或是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

  社会因素生活中的各种重大或持久的不良心理刺激,可引起身心疾病,还可通过削弱机体的防御功能,诱发其他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障碍。

  机体的功能状态是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发精神疾病(过度疲劳、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酗酒等)。(陈福新)

  不同年龄 区别对待

  青少年期这一时期的人主要会遇到生理和性发育,学习、人际交往和与长辈沟通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应引导青少年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从成功、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引导他们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年期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成熟,性格基本定型,智力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记忆力减弱、反应变慢、健康与事业有矛盾冲突、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等。要引导中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工作量力而为,避免超负荷运转;培养一两种健康的业余爱好,有所寄托,陶冶性情;结交良师益友,使自己的苦乐得以宣泄;学会自我放松,如做瑜珈、打太极拳等。

  老年期老年人由社会主要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时(如退居二线),应面对现实,放松精神,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在职期间无法顾及的事。如果老人丧偶,应引导其面对现实,广开心胸,主动帮助老人扩大交际面。(陈金伟)

  实操篇<<<

    协助家长——

  解除青少年“压力适应不良综合征”

  “压力适应不良综合征”是心理疾病的一种,不是纯粹的精神疾病,但它的症状(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两手发抖、失眠、烦躁、忧郁等)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青少年如果患上此病,其治疗和预防要从心理卫生着手。

  教会家长与青少年沟通只有社区医生才有这种便利,请居委会帮忙,把有类似情况的家长召集起来,讲一讲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做心灵沟通:要平等对待孩子,不居高临下;与孩子交心,说说自己当年受挫的情景;对孩子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以平常心态对待;家长应理解处于心理封闭期的少男少女,引导他们主动把烦恼说出来。

  争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青少年有些隐私不便告诉父母,更多时候会向同伴、知心朋友透露,社区医生也可以赢得他们的信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对于青春发育的担忧、早恋的苦恼、生理或智力缺陷的痛苦等。

  帮助“工作狂”——

  预防旅途性精神障碍

  出差或旅途性精神障碍又名“突发性、短暂性的精神异常”。我国在1994年正式将它列入精神疾病分类的官方文书中,列在“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条目下。

  该病的特点是:病人以往没有精神病史,突发精神异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常伴有幻觉、妄想和行为紊乱,或惊恐狂躁,或逃跑躲避,抛钱毁物。多发生在长途客运车、远程客轮和跨洋飞行的客机上。好发于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的慢车车厢内。

  良好的心理准备旅行前要培养良好的心态。精神紧张是发生此类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要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外事件有充分的估计,放下包袱,轻松出行。近期内有过异乎寻常的举动或受了精神刺激的人,暂时不宜出行。

  提高适应力尤其是提高耐受恶劣环境的能力。旅途拥挤、劳累、疲倦、紧张少眠、缺氧缺水等,都是诱发精神异常的危险因素。平日里喜欢安静的人,旅行前应多到闹市区走走,到繁忙的公交车上挤挤,锻炼对拥挤环境的承受能力。

  避开高峰外出如果有可能,最好避开出行高峰时段。特别是体格欠佳、缺少照顾、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把握的人,更应选择宽松的日子起程。

  及时发现异常尽管出差或旅行性精神障碍多数是突发性的,但只要留心,仍可捕捉到它发作前的蛛丝马迹。如心烦不适,叹息不止,或惶惑不安,多疑多虑。活跃的人突然变得忧郁寡欢;文静的人突然变得兴奋而多话;或疲惫不堪,似睡非睡,或过度兴奋,持续不眠,这些都是人体中枢系统兴奋抑制失调的表现。一旦发现自己和周围人有异样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坐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喝杯水,吃点水果;加入周围人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或干脆吃点安眠药,好好睡上一觉。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或经自我调节仍不见好转,最好能暂时脱离乘车(或乘船)环境,情况缓解后,再乘下班车(船)。(王有国)

   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精神病人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精神病人实施的特殊护理。对于康复期的患者,基层医生要提醒其家属,在照顾病人时具备一些基本护理常识,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避免临时停药

  常见的停药原因有:(1)急性发作期控制后,病人认为自己康复了,没有必要继续服药;(2)医院离家远,拿药不方便;(3)由于药物的副作用,病人自觉行动不便;(4)家属认为病人服药后脑子迟钝,害怕长期服药会中毒。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基层医生应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认识疾病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懂得持续用药的重要性,争取病人的配合。

  注意病情变化

  观察病情是家庭护理中不可或缺的。在康复期间,家属应主动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各种表现。

  病情复发的常见表现有:(1)一贯自觉服药的病人,突然拒绝服药;(2)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过多或过少,睡眠质量差;(3)生活能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4)病人言谈举止异常,突然变得兴奋话多或忧郁,或变得敏感多疑。一旦发现病情有复发迹象,应向专业医生咨询,及时复诊。

  服药反应

  在服药期间,家属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不适, 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流涎、四肢僵硬、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在家中,精神科药物应妥善保管,以免家中其他成员误服。

  做好心理护理

  要正确做好家庭护理,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家属不要把精神疾病当成耻辱和丢脸的事,或是怕遭到他人歧视,有损声誉,故不愿求医。由于种种错误的观念,往往会使病人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延误病情。

  在家庭生活中,病人需要家人、邻居、亲朋好友的尊重、帮助和理解,否则会增加病人的精神压力。

  开展康复训练

  在疾病恢复期,要帮助病人学会自我解脱,多与社会接触,积极融入正常社会人群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陈福新)
作者: 2007-10-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