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都知道“地沟油”的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目前“地沟油”已在餐桌上甚至超市里随处可见,其加工也已成一条“完美产业链”,年产值达几个亿之多。而国家的检验检测方式却在这些黑心油上显得苍白无力,对油品识别的困难,甚至让一些大厂子通过了QS认证,导致人们“谈油色变”。其实“地沟油”是可以再生利用的,是很好的循环利用的资源。如果政府可以加以疏导,让“地沟油”不在进入人们的餐桌,使其变成制造生物燃料所用的原材料,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地沟油”就是人们使用过的食用油,其实他是可以再生利用的,是很好的循环利用的资源。我们反感它是因为食用“地沟油”对身体的百害而无一利,但我们却总能在餐桌甚至超市里和他“亲密接触”。
目前“地沟油”的加工产业已成一条“完美产业链”,年产值达几个亿之多。现在“地沟油”主要以散油的方式流向食品加工企业、工地、粮油批发市场,甚至流向了部分超市,一些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也从专门的加工“地沟油”的公司购油。这些颇具规模的加工厂大多存在了十几年,并且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有的甚至通过了QS认证,检测标准已经形同虚设。
地沟油最终归宿只能是餐桌么
其实用地沟油等原料制成的成品油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油锅炉、垃圾焚烧设备等领域。
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就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投资3600万元在贵州省贵阳市建成投产了一条年产1万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柴油的示范生产线,贵阳市每年产出的1.5万吨地沟油,基本可以满足该公司生产线的运转。使用这种生物煤油驱动也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由于生物煤油利用“地沟油”而并非以粮食提炼,所以对粮食安全也不会造成影响。
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也于2011年6月22日宣布荷航将从2011年9月启用以“地沟油”提炼的生物煤油为燃料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航班。这种生物煤油以特殊技术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其技术标准与普通的航空煤油一样,不需要对现有飞机发动机进行改造。
经济利益是导向 政府应增加“地沟油”的收购
“地沟油”的用处很多,而为什么我们在餐桌上见到的最多?在北京市六环路内外,环布着难以计数的以餐厨垃圾为主要饲料的泔水猪个体养殖户,他们收购泔水,经过熬煮,将“泔水油”打捞起来,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地沟油”收购商,剩下的菜渣和饭羹则用来喂猪。而且,现在反复烹炸后的废油、屠宰场废弃的猪肉边角料、鸡鸭脂肪等,只要能出油、能脱色,就能用来炼“食用油”。目前北京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大概为1750吨,还有餐厨废油脂60吨左右,而正规途径的日处理能力只有五六百吨。至于每天产生的动物内脏、鸡油鸭油的数量则无从统计。
为什么“地沟油”的正常处理和正常再利用的量少之又少,高利润无非是最重要的导向市场上食用油的价格是1吨6000元。而地沟油的成本大约为300元,提炼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卖到1吨3000元。这种暴利导致“地沟油”行业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比整个广东省的制造业的利润加到一起还要多。而职业掏地沟油者一个月的收入可上万,相当于一个高级白领。
收购价格决定了“地沟油”的走向,所以政府不仅要用“堵”的管理办法,更应该做疏导: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回收地沟油,将其加工成生物柴油,提高收购价格,让这些“地沟油”卖给生物燃料工厂得到的价格高于卖给黑心商人的价格,那么这些“职业掏地沟油者”自然就不会再把这些油卖给黑心商人了。用利益导向让“地沟油”不在进入人们的餐桌,使其变成制造生物燃料所用的原材料,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一些好的经验。如日本政府的三招治理地沟油:一是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二是给回收来的废油立刻加入蓖麻油以防重新被食用,三是对食品卫生实行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美国则实行“一票否决”,餐馆如果私自将地沟油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地沟油横行的情况,不法商贩把地沟油再加工后悄悄卖给餐馆二次使用。此后,德国政府及时推出泔水回收的法律,为每一桶泔水发放“身份证”,对其进行跟踪监督,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很快就能查明。回收来的废油,除了制成生物柴油外,不少企业还从中提炼出特殊成分,用于生产化学品、有机肥料等,德国地沟油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 英国对于餐饮行业废油的处理办法有三种:将废油倒入政府免费发放的容器中,再由政府认可的公司负责收集,最终将这些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等产品。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地沟油”不仅是我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政府在提高打击力度和检验方式同时,不妨用引导疏通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