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卫生部网站去年12月13日发出通知组织开展“地沟油”检测方法研究与论证工作,并向社会征集检测方法。发言人表示,此前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有关部门将再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
看来,检测地沟油真的是门技术活儿。第一轮征集效果不理想,于是,开展第二轮征集。这秉承着“问计于民”的理念,再次公开向社会征集检测方法,是再接再厉,广开民智,集中智慧,提炼智慧,跳出精英主宰的圈子。一次不成功,不气馁,再来一次,这并不是把检测的责任推卸给公众,而是进行民智与官智的“物理叠加”与“化学反应”,加速科学合理准确的检测方法的诞生。再征检测办法,公众可不能泄气,继续“灌水”是必须的,这种“掺水油”多多益善。
时下,地沟油的危害性不限于对人体构成伤害,更可能对经济体带来“灭顶之灾”。如今,地沟油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天津一家地沟油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当科技被“坏人”所利用,后果真的很严重,会成为“第一破坏力”。
近日,笔者从公安部获悉,3个月以来,全国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涉及28个省份。重庆警方介绍,在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发现,当地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最可怕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在地沟油生产中发挥作用,动摇着正规企业的“经营理念”。
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或许一时难以找到,我们是否一条道跑到黑呢?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在寻找检测方法,另一方面在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所谓“两条腿走路”,科学检测方法的确是一把利器,但未必是“杀手锏”。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已有很多科学的检测方法与标准,可是执行得怎么样?因此,千万不能“唯技术手段”,监管不力或是最薄弱环节,是食品安全的“短板”。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一直以来是“多头分段管理”体制,已暴露出“体制性弊端”。
对付地沟油,体制突破优于技术攻关。形象一点讲,制定科学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标准是“物理变化”,而体制变革则是“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是一种量的积累,化学反应才是质的飞跃。严格的监管,科学的监管,才是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根本之策。在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同时,不妨就如何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共同寻找突破口。这样或能“变废为宝”,让地沟油成为智慧的“润滑油”,体制突破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