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看板

医生谈出国行医体验:美国医生为患者演奏竖琴

来源:health.sohu.com
摘要:来源:《医师报》说说我的出国行医体验▲本报记者李晓雅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国外优秀医疗机构来往逐渐频繁,医生们出国进修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在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通过对其医院管理、日常工作安排、医生个人生活的观察,自己也深有一番独特体会。医院找不到“医患办”这样的部门,从......

点击显示 收起

来源:《医师报》

  说说我的出国行医体验

  ▲ 本报记者 李晓雅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国外优秀医疗机构来往逐渐频繁,医生们出国进修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在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通过对其医院管理、日常工作安排、医生个人生活的观察,自己也深有一番独特体会。您在国外医疗机构学习进修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认为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医务人员学习?

  向非洲学习

  医患关系

  我曾到非洲坦桑尼亚共和国工作一年半,主要进行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对外援助,在那里,我体会到不一样的医患关系。

  在国内,循证思维让我客观地告诉患者当前状况及诊疗的不确定性,即使我有9分把握诊断治疗,也选择在与患者谈话时给自己留更大的可能性空间。刚到非洲时,我仍保持原有思维,但后来逐渐发现,这里的医患关系和国内大相径庭。医院找不到“医患办”这样的部门,从没有患者殴打医生的情况。如果患者认为医生有过失,会向卫生部申请鉴定,再走法律程序。很难据此判断,非洲是先进还是落后。那里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那里却有医生执业环境清新的空气。和谐需要政府、社会、医生、患者各尽其责。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博

  丹麦医生并非 “从一而终”

  丹麦实施8年的医学本科教育,本科生在最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必须接受内科、外科、肿瘤科等基础实习培训,然后考取医师执照。其实,丹麦许多医生并非“循规蹈矩”、“从一而终”。他们往往在某个专科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根据个人爱好再选择发展方向。不同专科间的医生经常流动,例如有些医生在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方向之前,曾经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或是肿瘤科医生。这种横向跨越的人才流动,也造就了专科医生多面手的全才特点。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良嗣

  医学人文课成美国医生必修

  中国医生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绝不比美国医生差,但我国医生的人文素养却与其相去甚远。这是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学习工作3个月中最深刻的感受。美国医生常在查房时与患者谈论历史,也有医生在休息时为候诊室患者演奏一段轻柔的竖琴。这里的医生都要接受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教育,包括宗教、法律、历史、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一位内科老教授告诉我,过去,医生仅关注疾病本身,忽略了患者的情感和感受。这让患有脊髓多发性硬化的女哲学家喊出:“医生仅仅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此后,医学教育逐渐开始关注人文,并将其列为医生的必修课。在旧金山医学中心每周一次的大查房,1/3的内容是医学人文教育,而平时的各种讲座,与人文教育有关的课程也高达1/2。

  北京协和医院 焦洋

  理想成长路径与残酷竞争相伴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设置了不同的上升“路径”和激励惩罚机制。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申请校内和一些学术组织设立的小基金;临床医生想发展自己的科研项目,可以申请专门针对临床医生的NIH K08研究项目;甚至低年资、有少量积累的科研人员也可以申请R21。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申请不同层次的基金逐步成长。此外,博士后人员5年内如还不能晋升将被解雇。这种科研体制促使所有科研人员每天都要努力,否则将面临被解雇的“残酷”。

  北京朝阳医院 王云

  编辑点评

  出国学习、工作是不少医生的期盼,也有着不小的挑战。如今,几乎每天都有医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援助低收入国家医疗建设。在国外行医的体验,或多或少会引发我们的思考,甚或对日后的诊疗工作产生影响。珍视这样的机会,学习、消化并将优秀的东西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利用,无疑是最重要的。

  话题预告

  日前,台湾护士林美琪向美国CNN投稿,控诉台湾医疗环境如同“血汗医院”,全民都拥有健保制度,却忽视医务人员正面临的困境。事实上,台湾护士荒、现职护士工作超时超量已是长期问题。据台湾调查报告显示,台湾平均一名护士白班照顾6~13人,这是美国、澳洲、日本等国家的2~3倍;有医院夜班一名护士照顾人数甚至高达63名。对此,您如何看待?

作者: 2012-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