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手足口病

预防儿童手足口病家长应注意勤洗脸

来源:新浪健康
摘要:预防儿童手足扣病家长应注意勤洗脸主持人1::其实我们今天看到我们新浪也有一个新闻,就是说今天看到的是6月份以来在北京已经有1000多这样的病例,所以可能很多家长也都是非常的害怕,有点恐慌,我就觉得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家长,就觉得孩子几个月,那么平常可能在院子里面会跟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去接触......

点击显示 收起

  主持人1::其实我们今天看到我们新浪也有一个新闻,就是说今天看到的是6月份以来在北京已经有1000多这样的病例,所以可能很多家长也都是非常的害怕,有点恐慌,我就觉得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家长,就觉得孩子几个月,那么平常可能在院子里面会跟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去接触,我们在平常都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刘晓燕::他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病毒的感染,肠病毒你就顾名思义,它可以通过口、粪便、飞沫的接触,这种传染途径来的。所以你最主要预防的方法就是保持卫生,就是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刚才咱们说到一般是幼儿,幼儿都是五岁以下的,我觉得预防应该分两部分,很小的小婴儿预防的重点是家长,家长要注意一点儿,或者是护理孩子的大人要注意一点儿,外出以后回来可能你携带的就有这种,你并不发病,但是你把病毒带给孩子了,那你怎么办呢?洗手,而且特别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洗脸,因为小小孩,你回家肯定不光是抱他,你要跟他亲,贴,你的接触就很多,所以洗手、洗脸,然后换衣服,当然了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这是小婴儿。我觉得大一点的孩子,他的活动范围大了,你不可能天天通过大人接触别人,他也要去公共场合玩,家长就要注意少去人特别多的,能够密切接触的,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合去。还有,跟别的孩子接触的时候,比如说看到别的孩子有可能有这些症状的时候,不要拿人家的玩具,不要跟人家一起吃东西,这种要注意一点。

  主持人1::我特别想问一下,您刚才也说了这个病一般发病的都是五岁以下的幼儿,为什么像大人就不会发病呢?

  刘晓燕::其实大人因为他接触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他可能已经产生抗体了,他虽说没发病,但他接触过,已经有抗体了,他再发病的可能性就小了。但是也别太大意,我也碰到过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过几天来复诊的时候,大夫您看我手上是不是?我一看也确实,所以也并不是大人就不发病。

  主持人1::您刚才说的是五岁以下,究竟是多大的孩子最容易发这种病呢?

  刘晓燕::两到五岁的幼儿。

  主持人1::像文昙姐的小女儿应该不属于这个范围之内。

  主持人2::还是得好好预防。

  刘晓燕::也有的,其实也不是很平均,每年也有的时候,你看到学龄的孩子,大孩子得,也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家长抱来很小的孩子也得,所以他说的是幼儿得病是个一般规律,但是都别太大意。

  主持人2::所以今天刘老师,我今天在看新闻时候的心情跟我现在的心情就已经是截然不同了(笑)因为跟刘老师这么一聊,所以我也很想,作为家长对这个事情本身他不了解这个事情的严重,以及到那个程度了,可能看了这样一个新闻就觉得特别恐慌,一部分是小小孩的爸爸妈妈,另一部分是上托儿所、上幼儿园这些孩子的家长,他心里是非常紧张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身边有一大堆小孩去接触,交叉感染机率性可能更大一些。所以对这些家长他们应该怎么预防?

  刘晓燕::刚才说了幼儿怎么预防,婴儿怎么预防,其实我觉得对家长来说是两方面,一个是要防止孩子被别的人传染,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得病了,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情,要防止你的孩子再传染给别人。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发病了,首先不去游泳,不去公共场合,尽量不去接触别的孩子,这样对你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都是一个保护。然后还有,孩子已经得了手足口病的家长也不要太目前惊慌,因为到底手足口病引起的脑炎、心肌炎的合并症还是少数的,你怎么去防止你的孩子发生脑炎,当然了,刚才说了得病以后对症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再一个,要让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有清单的饮食,有充分的体力。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以后越来越发精神不好,还有持续的高烧,那一定不要大意,不要大夫说了三、五天就好了,我们就不要去了,也要提高警惕,我们不要被它吓着,但是也不要太大意。有时候包括一般普通的感冒我们在临床都要嘱咐家长,要尽量少去公共场合,要注意孩子病情的发展,这个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2::所以有一些家长就问了,他也很怀疑,就是说为什么这个病,其实我看了一下资料,应该从一九五几年开始别的国家就有发生过,为什么今年刚高发起来呢?

  刘晓燕::病毒感染都有这个特点,刚才我们可能说了几个名词,反发,小流行,爆发,因为病毒在人体当中的抗体水平,这个可能你得查一下传染病的那个了,我可能讲得就不权威了,在当地这一群人当中的抗体水平不一样,病毒的毒力不一样,所以有的时候它疾病的发生是不一样的,不是稳定的,每年都得几个人发病,它可能有局部的小的流行,小的爆发,包括病毒感染都有这个特点。所以也许是今年正好是在山东那个地方它有一个小的爆发,而且有的严重的病例并发症引起脑炎的,但是病毒并没有别的改变,所以家长还不要太惊慌。

  主持人1::各位网友,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也来到我们这里来做客,我们今天是新浪健康频道联合《健康时报》一起为大家请出的是来自首都儿科研究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也是2006年首都健康卫士刘晓燕主任,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下最近比较火热的手足口病的一些防治问题,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发送上来,我还有文昙姐都会在这里恭候大家。

  主持人2::对,我们刘主任会及时地给您解答。

  网友::这种病传染的速度是不是很快?

  主持人::今天我看到报道北京现在已经是每天以100例的速度在发展。

  刘晓燕::这个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是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有些重点疾控的疾病,比如说今年就把手足口病给列在传染病报卡的终点监测疾病里面,所以我想每年的统计数据没有这么及时报道,其实这反过来说也是重视了,咱们的管理更好了,是这么一个体现。所以其实从我们门诊来看,并没有觉得比往年多了多少。

  网友::一看到新闻就特别发怵,我的孩子是不是就不要去上幼儿园了?

  刘晓燕::它的发生是在托幼机构就更多一点,就是幼儿园孩子集中的地方更多一点,如果幼儿园已经有了这个病例了,当然老师要采取措施,可能当你的孩子要多的话,这个班也就不上了,你可以不去上,如果幼儿园没有发生,那你预防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笑)

  主持人2::而且即使孩子有这样的病,也只是一种普通的传染病,不要太惊慌。

  刘晓燕::对,普通的比较常见的轻型传染病。

  主持人1::我觉得文昙姐现在的心态放得特别的平和。

  主持人2::和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笑)

  网友::儿童手足口病不会自动好吗?我的孩子已经得了两次这个病了。

  主持人::我想问这个病会反复的发作,不会你这个孩子得过之后就产生抗体了,还会再发作?

  刘晓燕::大部分一次就不再发作了,但是它现在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是“肠病毒”感染,可能有几种“肠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当然你得了这次以后,你可能对这种“肠病毒”已经产生免疫了,产生抗体了,但你接触到别的,或者病毒有时候有一些小的变异,你可能又没有抗体了。但是大部分在我们临床上看都得一次。

  主持人2::那也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主持人1::对。

  网友::我是浙江省嘉兴市的,刘主任,我儿子手足口病后并发了脑炎,住院一星期后做腰穿呈阳性,现在已经住院两周了,医生让我们先出院,过一周后再做腰穿。请问病毒性脑炎会有什么后遗症?脑脊液白细胞40,阳性反应,说明了什么?

  刘晓燕::首先这位家长挺不幸的,孩子得了脑炎,但是看样子他治疗的效果还不错,孩子已经出院了,所以他的随访一定要根据当地儿科医生的建议去随访。他的阳性没具体说,我想可能是病毒抗体的阳性。

  主持人2::他说医生让他过一周之后再去做腰穿,这个腰穿指的是什么?

  刘晓燕::腰穿就是做的脑脊液的检查,穿出来脑脊液,看看脑脊液里边病毒抗体的检测。

  主持人2::他也是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他得了这个病以后会不会有什么,经过用药治这个病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刘晓燕::如果本身没有发生脑炎的话,没有什么后遗症,孩子几天就恢复了。但是如果真的发生脑炎了,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治疗的条件不一样,会有不同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就完全要依靠医生的指导,医生的治疗了。

  主持人1::我觉得很多家长也会把咱们这个病和口蹄疫混淆起来。

  刘晓燕::口蹄疫是“欧蹄”类动物得的一种传染病,和手足口病不是一种病(笑)

  主持人2::那个也是手足口,他的表象就是这个意思。

  刘晓燕::它就是动物得的传染病。

  主持人1::会传染到人的身上吗?

  刘晓燕::你再查一下,因为我的印象里不是人畜共患的,有些病是人畜共患的,这种口蹄疫应该不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主持人::说到这儿,有的网友刚刚进来,他还是想让刘教授再介绍一下这个病具体的表现。

  刘晓燕::咱们刚才已经说了,手足口病是“肠病毒”的感染,它的表现先有前期的感冒症状,可能有,有点发烧,但烧得不太高,手足口病它的皮疹,是一个发疹性的疾病,但是皮疹有它的特点,最主要的发疹的地方是在口腔有溃疡,手足掌侧,或者背侧,或者是臀部,或者是肘、膝关节部位有疱疹,小泡,刚才咱们也形容了,这个泡一般都是在指的两侧,脚掌的外侧沿或者内侧沿也有,或者足指的两侧,长条的小水泡,那个壁比较厚,中间有一层红的。孩子主要的表现如果没有明显的发烧的话,会表现在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嘴疼,一般的病程三、五天,不超过七天就好了,是一个按一般的病毒感染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就行了,但是如果在发病的过程中有精神状态不好,有持续的高烧,那一定不能大意,找找医生进行诊断。

  主持人2::您刚才说的三到五天,这个是医院在医生的帮助治疗之下的一个疗程,还是说他自己在家三、五天,只是表面的现象,慢慢会退去,像有些小孩出疹子,可能一些家长不会带到医院去看,老人说可能出了以后几天就好了。

  刘晓燕::这个就是说,因为现在既然大家也警惕了,它是一个比较高发的时期,今天又有比较严重的病例,我觉得家长就别存太多的侥幸心理,既然出了疹子还伴有发烧,或者咱们刚才介绍了嘴里有口疮,流口水,不爱吃东西,还是应该找到医生诊断。因为咱们这儿宣传了好多,让你去认识,其实是让你提高警惕,并不是让你自己治疗这个病(笑)

  网友::我是天津的,我的孩子现在已经20个月了,刚刚被诊断为患上了手足口这种病,但是我觉得孩子本身的一些反应状况好像跟网上报道的那些症状不太相符。您觉得是真的这个病吗?

  刘晓燕::因为每种疾病每个人发病是不太一样的,都有一个个体差异,也有我看到的手足口病都已经好了,妈妈、爸爸带他来看病,说我发现手上有小包,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这手足口病都好了,小泡都干了才来。有人轻,有人重,包括发烧,不是每个人都发烧的,大部分孩子手、口、足有泡,这个是它的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但是发烧不发烧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我想可能这个孩子表现比较轻,他就觉得没有像网上宣传的那么厉害,因为网上所报道的病例可能就是比较重的病例。

  主持人::我看了一下他发给您的这个孩子的症状,说最初有流鼻涕的症状,一开始给他吃好娃娃,但是没有效果,大概流鼻涕三到四天,其间有一天会轻微发烧,三天前在脚背上和肛门附近出现少数红色的疹子,第二天就在手心、脚背、肛门附近,肛门附近尤其严重,刚才您好像没提到肛门附近?

  刘晓燕::小屁股蛋。

  主持人::还有口腔出现了较多的红色疹子,去医院就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医生建议多喝水,服用板蓝根冲击,还开了一瓶药抹,孩子现在状态比较好,但是食欲比较小,他让您给判断一下,这个孩子究竟得的是不是这个病?

  刘晓燕::其实他说的这个病程跟我们刚才介绍的一样,是一个典型的手足口病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因为他有感冒的前期症状,有手、脚、口腔的疹子,然后还有食欲不好,他的食欲不好就是咱们说的你嘴里有很多溃疡,孩子的耐受性差一点,他疼,他根本不吃东西,这就是食欲差。但是他表现很轻,其实我觉得网友们也不用太担心,这个家长所介绍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手足口的表现,它的病程也是比较常见的手足口病的病程,其实好好学学这个病例就知道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了,这位家长还是形容得很清楚的。

手足口病基本为门诊治疗 一般不需住院

  主持人2::另外像上幼儿园的小孩,他每天回来洗澡,这些会不会有特别的要求?

  刘晓燕::没有特别的要求。

  主持人2::可以洗澡?

  刘晓燕::可以洗澡,因为你没有得。

  主持人2::如果是那些得了的孩子?

  刘晓燕::得了的孩子你就要注意一点了,其实洗澡没有问题,因为它这个泡是厚壁的水泡,不像水痘,是一个厚壁的小泡,不太容易破,因为它发生破溃,即发的感染溃疡非常少。

  主持人2::说到这儿,因为我前几天一个朋友去您医院,首都儿科研究院的儿童医院,回来以后他跟我说,说文昙,可了不得了,现在流行一种病,说现在医院住满人了(笑)当时我也很恐慌,但是听您说得这个病,不一定就会住院是不是?

  刘晓燕::真的有严重的并发症,有脑炎,有心肌炎要住院,手足口病都是门诊治疗。

  主持人2::门诊治疗就可以,其实也是刚才这位网友问到的,说这个病是不是一定得住院,其实没有。

  刘晓燕::对,所以对某种疾病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正确的去预防,不能轻视它,但是不能被它吓得太恐慌,因为我们也是反复地在说它是一个常见病,病程比较良性,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好,按照一般的感冒、病毒感染对症治疗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也反复强调,如果得了,家长也别太过于放松,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表现,及时到医院就医,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2::就像得了一场重感冒,到医院去看一看。

  刘晓燕::它甚至比感冒还轻。

  主持人2::只是大家对它关注的程度比较高了。

  刘晓燕::因为大家对它今年才有一个新的认识,以前宣传没有这么多,其实随着我觉得信息社会,网络的宣传,对家长普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我们认识越来越多的疾病,我们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多,对我们养育孩子也很有好处,所以我也觉得像你们网站做这些是对家长很有益处的。

  主持人2::可以互相交流,可以从专家老师那边得到一份踏实了。

  网友::水泡破了会不会留疤?

  刘晓燕::刚才说到了它不容易破,它自己就慢慢颜色变暗,变蔫,俗话说叫变蔫了,自己流一点稍微色素沉着的印,再过几天就看不见了,它跟水痘的泡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1::假如说现在有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打预防针,进入了人比较密集的地方,回到家之后需要做什么,是不是首先给孩子喝一点抗病毒的冲击之类的?

  刘晓燕::其实我觉得洗手、洗脸,用点盐水漱口,当然盐水漱口可能是最好的,因为你一年四季常有传染病,你怎么预防?不能老吃药,吃药并不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有刚才我说到的,就是大家最忽视的一点就是洗脸,洗手,洗脸,漱口,把你所谓接触外界的腔道,表面都已经清洗了。

  主持人1::现在我看到很多朋友也在说,因为现在马上孩子都要放假了,放假这段时间也许是我们这个病发的比较少的一个时间,可是一到9月份的时候孩子又要开学了,可能到那个时候这个病又要爆发,不知道对这种观点您怎么看?

  刘晓燕::这个我觉得不好预测,哪个病什么时候爆发,就跟流感一样的,它不是那么容易就预测出来的,再有一个,刚才说到它是夏秋季比较多,在春末夏初更多一点,我也问了问北京市儿童医院原来的皮肤科主任,赵主任,我也问了一下,他说他做了一年的统计,他统计的那一年是在5月18号发病最多,也就是我们说的那个时间,5月份的时候,所以真正到了9月份好像我印象里还没有很高,病毒感染也有它的季节性。当然了,刚才说到它不爆发了,但是夏秋季预防肠道传染病,预防其他传染病都是重点。

  主持人1::所以说我们这种预防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松懈。

  刘晓燕::对,所以还是只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会让疾病离你很远。

  网友::这个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刘晓燕::一般是三到五天。

  主持人2::各位网友,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直接发到我们的直播号,我们的刘教授会给大家一个解答。

  主持人1::今天我们新浪健康频道联合《健康时报》,我们为大家请来的是来自首都儿科研究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也是2006年首都健康卫士刘晓燕主任,今天我们在这儿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手足口病的一些防治,今天也看到很多网友都在网上一直守候,也有很多朋友发来了他们想问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真是相当的关注。

  主持人2::没错,我们网友还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这个病好了以后,是不是也像麻疹那样,对人体增加免疫力呢?

  刘晓燕::病毒感染会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抗体,但是刚才也说了,因为现在手足口病并不是异型,发生了好几型,一般是“克萨其病毒”16型,还有引起严重病例的“乙性”今年已研究的说是“肠病毒”71型,我也找了找资料,严重的就是“肠病毒”71型……

  主持人2::16型和71型有什么说法吗?

  刘晓燕::都是“肠病毒”,咱们说的“肠病毒”是一组病毒,不是一种病毒,还有“克萨其”病毒,有的报道说“肠病毒”71型,是69年到73年在美国分离出来的,它由于具有致死率高于比神经病发症高的特征,每年都有报道死亡的病例,这个是以前,就没太大必要了,让家长越听越糊涂了(笑)

  主持人2::家长就想知道怎么样预防,怎么样真的不幸孩子得了这种病以后怎么治疗。

  刘晓燕::作为家长来说,再怎么教你你都很难判断的,如果有感冒的症状,或者是发烧,肯定要找到医生,让医生做出判断,来指导治疗,这是最关键的。

  网友::我是来自新疆的,我的孩子已经一岁三个月了,他的手指甲旁有点红肿,有的说是“甲沟炎”,也有的说是真菌感染,还有的说是霉菌感染,我们打了许多天的针,可是他的小手指头还是红肿的,后来也用了一些喷的药、抹的药可是还是肿,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肿了,可是看着挺吓人的,今天才听说有一种病叫手足口病,我不知道他得的是不是这个病?他用过了抗生素的药,手上已经退了一层皮了,可是现在这个病仍然没有治愈,我究竟该怎么办?

  主持人::这位家长特别心急。

  刘晓燕::首先他是担心手足口病,这就有一个概念问题,因为咱们已经说了手、足、口它的发疹是有特征的,看这个家长的形容他是一个手指头发的疹,所以应该跟它没关系。再一个,它的病程在一周左右,他已经拖延好长时间了,应该也不是,这也是我们临床经常给家长讲的一个概念,就是你所担心的急性传染病一般都会伴发全身的表现,它都是一个急性的病程,看你的治疗,正常的治疗不会牵延很长时间,这也是对传染病的一个概念问题。

  主持人1::如果这位家长正在我们平台前听到刘主任给他一番解答,相信他心里也放松很多了。

  主持人2::对,记住这个是手、足、口都有一定的表现。

  刘晓燕::对,它的发疹的特点。

  主持人1::非常感谢刘主任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也看到了大家今天特别热情,因为我们实在特别想了解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也希望您以后如果有时间经常到我们这里来做客。

  刘晓燕::好的。

  主持人2::也非常感谢我们刘主任给我们的这些家长,年轻的家长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笑)

  刘晓燕::这也是我们医生的职责。

  主持人2::谢谢!

  主持人1::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主持人2::再见!

作者: 2007-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