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医保

医药分开 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医保患者减负70元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摘要:自取消药品15%加成的试点工作在全国300个县级公立医院陆续推进以来,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也正式启动这一试点,成为该市首家“医药分开”的三甲大医院。这一措施对患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普通患者能否切身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呢。昨日(8月27日),记者从北京医管局获得的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50天来的相关监测数据或许能解答......

点击显示 收起

  自取消药品15%加成的试点工作在全国300个县级公立医院陆续推进以来,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也正式启动这一试点,成为该市首家“医药分开”的三甲大医院。这一措施对患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普通患者能否切身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呢?昨日(8月27日),记者从北京医管局获得的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50天来的相关监测数据或许能解答这一疑问。

  专家门诊号需求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友谊医院门诊患者(含医保和非医保)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39.80元下降到427.11元,下降了12.69元;门诊患者次均药费从309.77元下降到250.65元,减少了59.12元;医保患者自付部分从175.78元下降到105.51元,减少了70.27元。从费用情况来看,通过医药分开和加强医生合理用药管理,医保病人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均呈下降趋势,患者个人负担有所减轻。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认为,友谊医院在这次医改过程中采取了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15%药品加成,设置医事服务费等措施并贯彻实施,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费用,使得“开药潮”有所减少,就医流程变通畅,专家号有空余,真正实现了“惠民”目标;另一方面,采取医事服务费,在考虑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北京市医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3.22%的患者认为与专家有足够的交流时间,对医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81.08%,不满意仅为2.69%;另有40.27%的患者感觉到药品支出下降。

  监测数据还显示,患者的就医行为发生了一定转变。价格的调整引导患者合理分流,看专家不再随意,大病、疑难病找专家成为普遍选择。患者对普通号的需求高于以往,对专家门诊号的需求与上半年相比下降了13.22%。

  北京市属大医院明年拟推广

  据接近北京市医管局的人士表示,医药分开正式运行以来,收入的医事服务费与取消的药品加成基本持平,医院实际收益得到增加,初步达到了市政府对医药分开确定的“患者负担不增加、医院收入不减少、政府可承受”的目标。

  北京市朝阳医院理事会的相关人士透露,继友谊医院之后,该院9月1日起也将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目前全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就医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改造、药品价格调整公示、面向患者的改革政策宣传等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许玲妮表示,北京的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已初获成效,明年拟在市属22家大医院全面推广,如果大面积试点成功,或将对市内二级医院实施改革。她认为,这并不代表其他省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可以照搬友谊医院的模式,原因在于我国公立医院医疗系统复杂,改革项目牵涉部门众多,北京的改革经验不一定能复制到全国各地。因此,医药分开制度还需在各地进行试点之后方可全面推广。

  许玲妮认为,根据友谊医院的试点成果,朝阳医院需要在实施医药分开时算好以下三笔账:一是经济账,即药品加成与现行医事服务费是否达到平衡;二是便利账,即通过实施医事服务费引导老百姓合理就医;三是健康账,即建立鼓励合理用药的利益机制。

  在北京医院试点中,医保开支猛增是一个突出问题。医院“让利”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许玲妮认为,未来如何筹措这笔资金,或将成为决定医药分开长久实施成败的关键。

作者: 2012-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