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医保

评论:公众需要的是可操作可持续的大病医保

来源:health.sohu.com
摘要:本文转自:《医药经济报》日前,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同时不再额外增加个人缴费。如果不幸得的是重大疾病,除了病痛的折磨之外,巨额的花销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转自:《医药经济报》

  日前,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同时不再额外增加个人缴费。专家指出,简单说报销比例不低于50%不科学,尚需制定细则,避免地方执行打折扣。

  “没啥也别没钱,有啥也别有病”,之所以对于疾病避之唯恐不及,除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苦痛之外,治个病花钱花到心痛,恐怕同样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得的只是小病,那还算是万幸,也还能看得起,即便不去看病咬咬牙也能扛得过去。如果不幸得的是重大疾病,除了病痛的折磨之外,巨额的花销更是难以承受之重。现实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人生病,全家破产”的悲剧也绝非少见。如此看来,“病不起”绝不是什么“无病呻吟”,而是并不夸张的现实写照。

  只不过,既然“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一病”,“有啥也别有病”顶多只能作为良好的期望与祝愿。既然生病不可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也只是个小概率事件,但对于不幸得病的个人与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对于这一风险,假如全让个人和独立的家庭来担当,任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个人与家庭悲剧上演,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与保障体系不仅漏洞百出,甚至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病医保新政的亮相,而且还提出了“不低于50%”的实际支付比例,的确给人以受宠若惊之感。既然大病都有医保了,而且支付比例至少过半,有关“病不起”的担忧,无疑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排解,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必将因为有了这一保障而极大地规避了风险。

  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大病保险会不会额外增加缴费负担,这个担忧显然并不多余。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病保险所需要的资金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无需多花钱,却能获得大病保险,这顿“免费大餐”还真是慷慨得史无前例。不难设想,尽管从医保基金中划出,但并未增加患者的额外负担,保障却多了一层,其实相当于医保新政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责任的担当显然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不增加额外收费却要提供大病保障,承担这一压力,更是需要有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勇气与决心。

  当然,尽管在设计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目标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定义。目的也明确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目标则是在平均水平上,使个人不得不支出的医疗费用低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标准。不过,“报销比例不低于50%”的说法,仍然显得过于笼统。既然大病保险新政还需在可操作性上进行细化,即便需要设立保障的目标,但50%的报销比例虽然听来给力,但笔者认为还是有点不切实际。毕竟,保险不是慈善,真要让大病医保具备支付和保障能力,报销比例等保险细节,显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种与花费,制定出具体而可行的保险支付机制,而决不能不论大病治疗的花销,统统承诺不低于50%的报销比例,大包大揽的后果,必然是入不敷出和无以为继。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病医保新政固然值得期待,但相比“不低于50%”的慷慨承诺,其实公众更需要的是一个细化而可操作,既能求解“因病致贫”,又真正具备可持续支付能力的大病医保体系。

作者: 2012-9-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