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曾崇拜大偶为耻,我则以此为荣,且我有不止一个大偶。但在中文流行音乐领域,我的大偶只有一个。
小的时候,差不多20年前吧,我从听他的卡带开始,知道他在香港歌坛如日中天。香港那时还处于水深火热的殖民时代,我的大偶于是很英伦。音乐上有鲜明的西洋痕迹,一些作品干脆就是翻唱。许是先入为主吧,后来听到原唱,竟然觉着还是大偶用我听不大懂的粤语唱得好。当然,经年累月的,大偶的成名曲我都会用“天津粤语”演唱了。
从那个年代流行的小册子《时代劲歌》之类的得知,大偶很小生活在英伦,后赴美国留学,回港后“夹band”,就开始了音乐生涯。当我在唱片圈周围逡巡的时候,我便不遗余力地向香港来的唱片公司的人打听大偶的各类八卦,得知他在纷杂的娱乐圈闲庭信步、与世无争的态度,愈发折服。
1993年我去北京采访一个申奥演出,终于在后台见到了大偶,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唯一一次和歌手合影并索要签名,只有这么一次。
实话实说,最近几年忙得脚朝天,对大偶的崇拜淡了,甚至多次和他的演唱会擦肩而过。前一阵子,大偶跌落舞台昏迷的事件让我震惊了一下,但随着新闻里传来平安的消息,又淡了回去。我不是个称职的粉丝,没看过大偶的个唱,对于大偶的生日、星座之类的一概不知。
这几天,在msn上遇到广东的一个朋友,聊到我的大偶,他说他也特喜欢,如数家珍告诉我好多八卦新闻,忽然说到大偶今年58岁了。那一刻,我在电脑前愣了一下,特难过。20多年了,大偶在我心中原来一直是定格的,就停留在80年代他最意气风发、放浪不羁的岁月。可是时间却不管这一切,时间会在某个时刻猝不及防地以某种方式告诉你它迅速流逝的真相。
我跑到自己的唱片室,找出所有大偶的CD,一张一张听了起来。我和广东的朋友约定,以后,大偶的演唱会,只要是在亚洲开的,挤时间也一定要去。我听着听着,还在纳闷,大偶一晃怎么就58了呢?
如《甜蜜蜜》里,黎小军在街头与他的大偶邓丽君相遇,后来的人生经历,似乎都能和邓丽君找到某种关联。
大偶,是善于忽略和遗忘的我们日益老迈的另一种佐证?
我的大偶留着标志性的小胡子,英文名George Lam,我和我的哥们亲切地叫他,脚趾烂!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