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本土数字化医疗设备性价比优异 为何却难“腾飞”

来源:医药网
摘要:医院的解释是,这些设备都是花大价钱进口的,收费当然贵。这种解释令人疑惑,据了解,中国自行生产的CT和核磁共振等数字化医疗设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诊断医疗需求,价格又远远低于进口设备,为什么医院不使用国产设备呢。自主品牌具有性价优势人们常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被赋予数字化理念的医疗设备称为数字化医疗设备......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来,不少患者反映,如今看病动不动就要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价格昂贵。医院的解释是,这些设备都是花大价钱进口的,收费当然贵。这种解释令人疑惑,据了解,中国自行生产的CT和核磁共振等数字化医疗设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诊断医疗需求,价格又远远低于进口设备,为什么医院不使用国产设备呢?

 

  自主品牌具有性价优势

 

  人们常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被赋予数字化理念的医疗设备称为数字化医疗设备,包括CT、核磁共振仪、B超以及一些用于检验、诊断、监护的设备。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关键技术在科技部“86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封锁,已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据专家介绍,有的国产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深圳安科公司打破了外国人“中国造不出核磁共振仪”的预言,其技术一直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北京航天中兴的数字X光机采用全新的技术路线,产品性能完全可以和国际著名品牌一比高下;深圳迈瑞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监护仪研发基地,其监护仪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重庆海扶的高强度聚集超声肿瘤治疗设备被国外权威评价“领先国际水平3年~5年”;沈阳东软的CT机也同时通过了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

 

  国产数字化医疗设备不仅已在北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同济医大附属医院、四川华西医大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获得应用,而且还走出了国门,进入发达国家的医院。深圳迈瑞的监护仪被英国伦敦皇家医院采用;深圳安科的核磁共振仪已出口英国;北京航天中兴的数字X光机开始进军欧洲市场;沈阳东软的螺旋CT已出口美国。

 

  专家认为,对于面向大众的一般诊断治疗,国产数字化医疗设备并不比进口设备差,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很多。当然,我国在这一领域整体上与国际品牌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用于医学研究的高端产品,国内企业还须卧薪尝胆,再图发展。

 

  进口品牌占八成市场份额

 

  技术难关已经突破,产业化目标也已达到,但进入医院的难度却令国内企业始料不及。一份最新数据显示,美国GE、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等进口品牌,已经占据了我国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其中,90%的高档核磁共振仪市场、心电图机市场、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和60%的睡眠仪市场等等,都为国外品牌占领。

 

  早些年,跨国公司开始抢滩中国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时,凭借的是自身雄厚的资金、技术、营销实力,向中国输入产品。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兴起在价格上对跨国公司形成强大压力,于是它们陆续将研发和制造部门转移到中国,希望通过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降低其制造与研发成本,采用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巩固其市场地位。

 

  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这些被并购的企业大多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生产水平,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形成某种挑战,如在B超领域曾享有盛誉的无锡海鹰超声波有限公司被美国GE兼并,“海鹰”品牌从此在中国市场消失。让人费解的是,个别在国产品牌中排名并不靠前的企业被跨国公司兼并后,其品牌却保存了下来。业内人士提醒,此举并非为了增强其制造能力,而是想利用国产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把低端市场搞乱,弄得大家都没有钱赚。

 

  无论跨国公司采用哪种方式兼并中国企业,其“挤垮中国品牌”的用意昭然若揭。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指出:“与这些国际大公司的合作表面上看是合资,实际上是被吃掉,是自主品牌的消失。”近期在合资企业中,多次出现外方要求独资的现象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有的跨国公司要求合作的中方企业转让股权,甚至以如果不让出股权就搬迁来威胁地方政府。

 

  巨大空间究竟谁来填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个无论经济好坏都会保持高速增长的产业。”据美国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公布的资料,全球数字化医疗设备每年销售额约为600亿美元,年增幅约为10%。中国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也不小,去年全国医疗器械市场达548亿元人民币,其中数字化医疗设备至少占一半,而且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业内人士估计,到2015年,中国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跨国巨头之所以把研发、制造、销售向中国转移,那是因为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实在太诱人了。首先,中国医院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很低,有许多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设备,全国17.5万家医疗机构每年都需要装备大量的医疗设备。其次,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学服务的两种工具,发达国家两者的销售比例是1∶1.9,但在我国这一比例却为1∶8。这些都预示着,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是跨国巨头对中国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的鲸吞,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那些仍然坚守在国产数字化医疗设备阵地上的企业真是举步维艰,欲罢不能,他们的命运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4